暖阁内的短暂沉默,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片刻宁静,压抑得让人心慌。所有先前的呈献都已尘埃落定,几家欢喜几家愁。柳如烟兀自沉浸在巨大的失落与不甘中,脸色一阵青一阵白,那对水色玉镯被她紧紧攥在手里,冰凉的触感也无法平息她心头的怒火。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自己这价值连城的宝石头面,为何竟比不过苏挽月那几瓶不起眼的膏脂水露?
王小姐和李小姐则相对平静,她们得到了符合预期的、体面的赏赐和评价,心中已觉满足,此刻更多是带着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好奇贵妃接下来会如何对待这位异军突起的苏四小姐。
苏挽月垂眸静坐,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她知道,之前的试用和赞许只是一个开始,贵妃绝不会仅凭一次宫女试用就彻底下定论。真正的较量,或许现在才真正展开。她必须更加谨慎,绝不能因一时的小胜而松懈。
果然,贵妃放下茶盏,用绢帕轻轻拭了拭唇角,目光再次落回苏挽月身上,那眼神平静无波,却比任何锐利的审视都更让人感到压力。
“苏四小姐,”贵妃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依旧是不疾不徐的语调,“你那‘雪肌露’,确有独到之处。素心,你觉得如何?”她最后一句是问向侍立一旁的宫女素心。
素心连忙躬身,语气带着真实的感慨:“回娘娘,奴婢方才感觉脸上甚是滋润舒适,直到此刻仍觉肌肤水滑,以往用任何面脂都未曾有过这般体验。这‘雪肌露’,当真神奇。”她的话,无疑是为“雪肌露”的效果做了最有力的背书。
贵妃微微颔首,视线转向锦盒中那枚白玉瓷瓶:“那这‘玉容凝脂’,又有何妙用?与你那‘雪肌露’,有何不同?”
问题来了。这不仅仅是询问产品功能,更是在考察苏挽月对自身产品的理解深度和定位能力,甚至暗含了对她商业头脑的试探。
苏挽月起身,行至厅中,恭敬回道:“回娘娘,‘雪肌露’重在‘补水调理’,质地清透,如同为肌肤奠定水润基底。而这款‘玉容凝脂’,则重在‘滋养修护’,质地丰润,如同为肌肤披上滋润外衣。二者功效相辅相成,可先后使用,亦可依据季节、肌肤状况择一使用。”
她用简洁易懂的比喻,清晰地区分了两种产品的定位,显示出清晰的产品思路。
“哦?滋养修护?”贵妃似乎来了兴趣,“如何个滋养修护法?本宫听闻,市面上有些面脂,虽则油腻,却易堵塞毛孔,反生暗疮。你这‘玉容凝脂’,可会有此弊端?”
这个问题更为尖锐和专业,直指传统膏状产品的痛点。柳如烟等人也竖起了耳朵,她们平日所用面脂,确实常有此困扰。
苏挽月心中暗赞贵妃见识不凡,面上却从容应答:“娘娘明鉴,寻常面脂有此弊端,多因选料不当或炼制工艺粗糙,油脂未能充分乳化,分子过大,故而难以吸收,堵塞毛孔。臣女这‘玉容凝脂’,选取的是上等冷榨杏仁油、牡丹籽油等轻薄易吸收的天然油脂,辅以蜂蜡乳化,再融入白芨、玉竹等具有修复滋养功效的药材精华,经过特殊工艺反复捶打研磨,使其质地虽润,却细腻如丝,触肤即融,易于吸收,旨在深层滋养而无浮油黏腻之感。”
她再次引入了“乳化”、“分子吸收”等现代概念的古雅表述,并结合传统中药理论,解释得深入浅出,令人信服。
贵妃听完,沉吟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茶几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这细微的声音在寂静的暖阁中格外清晰,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
“听起来,倒是比寻常面脂讲究得多。”贵妃终于再次开口,目光锐利地看向苏挽月,“苏四小姐,你年纪轻轻,对女子肌肤养护之事,见解何以如此精深?莫非……苏太傅府上,还藏有哪位精于此道的高人?”
又来了!再次将话题引向苏府背景!贵妃似乎执意要探究“霓裳”配方和创意的真正来源,这背后是对苏挽月个人能力的怀疑,还是对苏文渊可能涉足此道的警惕?
苏挽月心头一紧,知道这是比产品效果更关键的考验。她绝不能将父亲牵扯进来,但也不能再简单地重复“侍奉生母翻阅医书”的理由,那样会显得单薄且可疑。
她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坦然中带着一丝符合她年龄的、恰到好处的执着与真诚:“回娘娘,家父忙于国事,府中并无精于此道的高人。臣女……臣女只是自幼便对此道抱有浓厚兴趣。”
她开始编织一个更完整、更具说服力的故事,半真半假,将现代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
“臣女生母体弱,容颜易损,臣女心中焦虑,便不仅翻阅医书,更时常向府中懂些药理的嬷嬷请教,甚至……甚至偷偷观察市井间那些走方郎中如何配制膏药,虽多是粗浅之法,却也令臣女知晓了药材配伍与炮制的重要性。后来,臣女便试着根据书中记载、民间偏方以及自身观察所得,亲手采集花草,在小厨房里偷偷尝试调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