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捧着李朝送来的木盒离开后,启祥宫的内殿陷入了短暂的沉寂。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却驱不散金玉妍眉宇间的凝重。
澜翠端着一碗刚炖好的银耳羹进来,银耳熬得软糯,加了少许冰糖,清甜润喉,她见金玉妍仍站在窗边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的花纹,便轻声劝道:“娘娘,您别总站着,刚生了四阿哥没多久,身子还虚着呢。这银耳羹是小厨房刚炖好的,您趁热喝了,补补身子。李朝的事虽烦,可皇上如今这般信任您,定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们伤害您的母族,您别太烦心了。”
金玉妍缓缓转过身,接过银耳羹,却没有喝,只是任由瓷碗的温热透过指尖传来。她看着碗中漂浮的银耳,眼底已褪去了方才的苍白,恢复了往日的清明,甚至带着几分冷冽的决绝:“信任是这后宫最靠不住的东西。皇上今日信我,是因为我没做错事;可若李朝日日来扰,用母族的事逼我低头,时间久了,难免会让皇上心生猜忌,觉得我‘心念母族、私通外邦’。”
她顿了顿,将银耳羹放在桌上,语气愈发坚定:“李朝敢一次次用母族要挟我,就是算准了我顾念亲情,觉得我会为了母族妥协。可他们忘了,我如今是大清的嘉妃,是四阿哥永珹的额娘,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孤身一人、只能任由李朝摆布的金氏女儿。这次,我不仅要断了他们用母族要挟我的念想,还要让他们为一次次的滋扰付出代价,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打我的主意。”
澜翠听出她话里的深意,连忙问道:“娘娘,您想怎么做?要不要让张全派人去警告李朝来的人,让他们别再送信?”
“光警告没用,得抓住他们的把柄,让皇上彻底对李朝失望。”金玉妍走到软榻旁坐下,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语速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现在就去养心殿找李煜,让他立刻派人去查——这次来给我送信的李朝内侍,在京中除了送这盒东西,还见过哪些人?尤其是有没有私下接触朝中负责外交、通商事务的官员,有没有向他们索要贿赂、承诺好处。上次李朝使者行贿大臣的事,皇上还记在心里,若是这次再抓着他们行贿的把柄,两罪并罚,定能让李朝彻底断了拉拢我、要挟我的心思。”
她特意叮嘱:“让李煜查得仔细些,别放过任何细节。那内侍若是见了官员,聊了什么、送了什么礼、收礼的官员是谁,都要一一查清楚,最好能拿到确凿的证据,行贿的物件,或是知情人的供词。李煜现在是皇上身边的人,由他出面查,既隐蔽,又能让证据更有说服力。”
澜翠不敢耽搁,立刻换了身利落的衣裳,带着两个心腹宫女,避开往来的宫人道,快步往养心殿去。李煜听完澜翠的转述,心中瞬间明白金玉妍的用意——李朝一再用母族要挟嘉妃,不仅是给嘉妃添堵,更是不把大清的律法放在眼里,若是能抓住他们行贿的证据,既能帮嘉妃彻底摆脱麻烦,又能在皇上面前表忠心,是一举两得的事。他当即拍着胸脯应下:“你回去告诉嘉妃娘娘放心,奴才这就安排人去查,定在今日之内查到确凿证据,绝不让李朝的人好过!”
李煜年纪虽小,办事却雷厉风行,他立刻召回了之前监视李朝使者的几个心腹太监,又加派了人手,分别盯着驿馆、礼部、户部等与外交、通商相关的衙门。不到一个时辰,就有太监来报:“公公,查到了!送东西的李朝内侍叫金顺,昨日下午离开皇宫后,没回驿馆,反而去了礼部侍郎周大人的府中,在府里待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出来,离开时还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像是送了什么贵重东西。”
李玉立刻让人盯着周大人府和金顺的行踪,又派了个机灵的小太监,乔装成送水的杂役,混进周大人府外的茶馆,从府里出来的下人嘴里套话。果然,没过半日,小太监就带回了关键消息:“公公,周大人府的下人说,昨日李朝的金顺给周大人送了一箱李朝特产的玉器,说是‘李朝王上特意赏赐的,让周大人在皇上面前多为李朝美言,劝说嘉妃娘娘促成通商’,还承诺‘若是事成,李朝定以十倍重礼相赠,还会让周大人的儿子去李朝留学,由李朝王上亲自接见’。”
李玉当机立断,让人悄悄在周大人府外的墙角布置了暗线,记录下了金顺再次来找周大人时的对话;又趁着金顺返回驿馆的间隙,让人以“检查入境物品”为由,截下了他还没送出去的另一箱玉器——箱子里装着十多件李朝玉器,有玉镯、玉佩、玉如意,件件雕工精致,价值不菲。同时,他还找到了昨日给金顺引路的小太监,让他写下了供词,详细说明了金顺与周大人见面的时间、地点和谈话内容。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煜就捧着一叠证据——包括供词、对话记录、装着玉器的箱子,悄悄来到启祥宫。此时乳母刚给永珹喂完奶,见李玉带着证据来,便让澜翠把永珹抱去内室,屏退了所有无关人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