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在控制面板上轻轻划过,留下一道微凉的触感。苏羽的目光越过实验室的玻璃幕墙,落在走廊尽头那扇厚重的金属门上。量子渲染实验室——整个研究中心最安静的区域,此刻正被防辐射层严密包裹着。
他需要确认几个关键参数。加密文件在个人终端里安静躺着,那些扭曲的几何图形像是被困在二维牢笼中的猛兽。只有将它们释放到三维空间,才能看清那张精心编织的网究竟覆盖了多大的范围。
“要去量子渲染室?”李明从数据屏前抬头,镜片后的眼睛带着惯常的关切。
苏羽将控制台切换至待机模式。“有些波动数据需要可视化处理。军方要求的三维建模。”
这个理由无懈可击。在过去三个月里,他至少有十次类似的常规建模任务。但这一次,他放在口袋里的左手不自觉地收紧了。存储芯片的棱角硌着掌心。
量子渲染室的空气带着特殊的清凉感。双层气密门在身后合拢时,发出轻微的抽气声。这里的光线比其他实验室更暗,只有操作台散发着幽蓝的微光。
他调出GSS-1的基础几何模型。在二维屏幕上,那些交错的多边形看起来平平无奇,就像任何普通能源装置的拓扑结构。但当他启动量子渲染引擎,将维度参数从2调整到3时,某种变化开始发生。
投影区域渐渐浮现出淡蓝色的线条。最初只是简单的几何构造,随着计算深度增加,更复杂的层级开始自动生成。十二面体在空间中自我复制,每个面又延伸出新的十二面体,形成无限递归的结构。
他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模拟参数。
原本稳定的蓝色网格突然泛起波纹。从递归结构的每个节点,暗红色的能量流开始奔涌。它们沿着看不见的通道蔓延,很快染红了整个投影空间。
这不是普通的能量传递模式。正常能源设备的能量流动会随着距离衰减,遵循平方反比定律。但眼前这些红色脉络在延伸过程中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像血管网络般越来越密集。
他轻轻旋转投影角度。
从三十度侧视角看过去,那些红色脉络组成了一个熟悉的轮廓——全球能源网络的拓扑图。每个主要能源节点都在这个几何结构中有对应的汇聚点。
冷汗顺着脊椎滑落。
他关掉了能源网络叠加层,回到纯几何模型。手指在控制台上停顿片刻,然后输入了一组新的参数。这是军方测试规范之外的数值,属于理论物理研究的灰色地带。
投影中的十二面体突然开始脉动。
它们的边缘变得模糊,在实体和能量态之间快速切换。当脉冲频率达到某个临界值时,所有十二面体同时转向,每个面都对准了空间中特定的坐标点。
苏羽调出星图数据库进行匹配。
每一个面的朝向,都精确指向太阳系内的重要能源设施:近地轨道上的聚变卫星、火星的氦-3精炼厂、木星轨道上的采集站。最中央的那个面,直指地球上的国际能源枢纽。
他关掉了投影。
黑暗中只有量子引擎散热器的低鸣。视网膜上还残留着那些对准目标的几何面的影像。
需要更直观的警告。不能只是抽象模型,必须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危险。
他重新打开渲染界面,植入了地球能源网络的实际地理坐标。当三维投影再次亮起时,一个透明的蓝色地球悬浮在操作台上空。红色的能量脉络如蛛网般包裹着它,而那些十二面体则像悬在蛛网上的毒蜘蛛,每条腿都连接着关键能源节点。
他设定了触发条件模拟。
当GSS-1的能量频率调整到特定范围——恰好是军方计划部署的频率——那些红色脉络突然发出刺目的强光。地球模型上的能源节点一个接一个熄灭,就像被掐灭的烛火。
先是欧洲电网。
然后是北美能源带。
亚洲的聚变网络。
南半球的潮汐电站。
不到十秒钟,整个地球模型陷入黑暗,只有那些十二面体还在发出不祥的幽光。
实验室的门禁系统发出轻微的提示音。有人在外面刷了权限卡。
苏羽迅速关闭了投影,调出常规能源模型的渲染任务。当气密门滑开时,他正专注地看着屏幕上旋转的普通多面体。
“还在忙?”李明探头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都快凌晨两点了。”
“就快结束了。”苏羽接过咖啡,温度透过纸杯传到掌心。他注意到李明的视线在量子渲染引擎的控制面板上停留了一瞬。
“这次建模好像用了更多计算资源。”
“军方要更高精度的波动分析。”苏羽抿了一口咖啡,苦涩在舌尖蔓延。
李明点点头,没有深究。“走的时候记得锁门。这套量子渲染系统下周要校准,别耽误了进度。”
气密门再次合拢。
苏羽等待脚步声远去,才重新调出那个加密文件。他删除了刚才的投影记录,但将核心数据转移到另一个隐藏分区。在创建最终证据之前,他需要更谨慎。
倒计时在个人终端上显示:18:47:22。
时间不多了,但贸然行动会更危险。他清理了所有操作日志,将量子引擎恢复到待机状态。那个三维投影已经深深印在脑海里——那些对准能源节点的几何面,那些如血管般蔓延的能量脉络。
离开渲染室时,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黑暗中的操作台安静如初,仿佛刚才那些惊人的投影从未存在过。
但有些画面,一旦见过就再也无法忘记。
喜欢零维残响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零维残响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