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站在对接港的观察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强化玻璃。运输舰外壳上凝结的冰晶正在缓缓升华,在工地的照明灯下闪烁如星尘。他注意到那些冰晶的升华速度比正常情况快了百分之三——这是零点氦晶残余影响的第一个可见迹象。
他转身走向控制台,调出工地结构图。指尖在全息投影上划出几个关键区域。
“需要三级隔离。”他对着通讯器说道,声音在空旷的对接港里产生细微的回响。
工地主管的影像出现在控制台旁。“标准隔离程序不够?”
苏羽将刚才记录的异常数据流投射到共享界面。那些几何图案在投影中缓缓旋转,即使已经失去活性,仍带着某种令人不安的韵律。
“它会在普通隔离层上蚀刻出信息漏洞。”苏羽放大其中一个数据片段,“就像水渗过滤纸。”
他选定对接港东侧一片尚未启用的仓储区。这里距离阵列核心足够远,中间隔着三重防护层,包括一个正在休眠的引力缓冲装置。
工地的环境控制系统开始响应他的指令。隔离墙从天花板降下,将选定的区域封闭成一个独立空间。苏羽观察着空气成分读数——氧气含量微微波动,氮气比例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这些细微变化普通人根本不会注意,但对GSS-1来说,就像在平静湖面投下石子。
他走进刚刚形成的隔离区,从工具墙取下一组感应器。这些银色的碟状设备在他手中自动展开,露出内部复杂的晶格结构。当他将它们安置在隔离墙内侧时,感应器表面浮现出细密的波纹,仿佛在回应这个空间内某种不可见的存在。
第一个问题出现在他启动基础扫描时。
隔离区内的光突然变得粘稠。阴影在墙角凝聚成不自然的形状,像是被拉长的黑色手指。空气中传来细微的噼啪声,就像远处的静电干扰。
苏羽蹲下身,手指轻触地面。金属地板传来的震动频率与工地的主频率略有偏差——多了三个赫兹的谐波。这是零点氦晶的信息放射性开始与环境产生共振的明确信号。
他调整了隔离场的参数,那些异常的阴影渐渐消散。但更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
当他尝试建立信息过滤层时,控制台上的指示灯开始不规则闪烁。一组读数在正常值与临界值之间疯狂跳跃,仿佛有两个不同的现实在争夺这个空间的主导权。
苏羽关闭了自动控制系统,改为手动校准。他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移动,调整着隔离场的频率。他必须找到那个精确的平衡点——足够强大以遏制氦晶的信息辐射,又不会对GSS-1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
汗水沿着他的太阳穴滑落。他注意到自己的呼吸节奏无意中开始与隔离场内某种微妙的脉冲同步。这是信息污染已经开始影响生物体的征兆。
他取出个人防护装置——一个银色腕带,轻轻扣在左手腕上。腕带发出柔和的蓝光,在他周围形成一层看不见的保护罩。那种被外来节奏牵引的感觉立即消失了。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苏羽像外科医生般精细地调整着隔离区的每一个参数。他引入了三级缓冲层,每一层都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泄漏。最内层过滤直接辐射,中间层吸收残余谐波,最外层则确保任何异常都不会影响到阵列核心。
就在他以为工作即将完成时,隔离区中央突然出现了一片扭曲的光域。
那不是一个实体,也不是全息投影,而是一块空间本身的异常。光线经过那里时发生弯曲,色彩分离成光谱组成的漩涡。从某些角度看去,能隐约辨认出与氦晶表面相似的几何图案。
苏羽静止在原地,观察着这个现象的演变。它没有扩大,也没有消失,就像伤口结痂后留下的疤痕,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异常接触。
他小心地取出一组约束发生器,将它们安置在扭曲光域的周围。这些设备启动时发出低沉的嗡鸣,在空气中形成一道道看不见的栅栏。
突然,所有控制面板同时闪烁红光。隔离区内的重力波动起来,苏羽感到自己的体重在瞬间增加了两倍,又突然恢复正常。他的胃部一阵翻腾。
阵列核心的GSS-1信息流正在对这里的异常产生反应。尽管隔着三重防护,那两个高度敏感的信息实体仍然感知到了彼此的存在。
苏羽快速切断了隔离区与主网络的所有连接,改为独立供电。他启动了紧急冷却系统,液态氮在管道中流动的声音如同远处的瀑布。温度骤降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冰晶,在照明灯下闪闪发光。
重力波动逐渐平息。扭曲的光域在约束场的作用下慢慢收缩,最终稳定在一个直径约二十厘米的区域内。
苏羽靠在控制台上,深深吸了一口气。冷却系统使隔离区内的温度降至接近冰点,他的每次呼吸都形成白色的雾气。他检查了阵列核心的读数——GSS-1的信息流已经恢复稳定,只有微弱的涟漪记录着刚才的异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