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海洋中,陈明远感觉自己像一滴墨水融入清水。曾经坚固的控制室如今只剩下流动的光束,每一道光束都承载着破碎的记忆片段——李薇最后一次回眸时眼角的细纹,苏羽颤抖的指尖,主控台按键上磨损的漆面。
他的身体失去了重量,却获得了另一种存在形式。信息流过他的意识,像血液流过血管。
“抓紧我。”李薇的声音直接在他思维中响起。
陈明远向下望去——如果还有方向这个概念的话。透过逐渐透明的脚底,他看见火星的锈红色表面正在发生变化。那些熟悉的峡谷和平原上,正蔓延着奇异的几何图案,像是某种古老的符文被刻在了行星表面。
“那是什么?”他问道,不需要声音,思维本身就是语言。
李薇的信息形态在他身边凝聚,又散开。“重写。物质被重新编码。”
在他们下方,火星轨道上,三艘联邦货船正沿着固定航线平稳行驶。货船“北极星号”的船长赵志刚刚刚喝完今天第四杯咖啡,盯着导航屏幕上的数据流。
“十分钟后进入通讯盲区,”副手报告,“一切正常。”
赵志刚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控制台。这是他在这条航线上工作的第七年,熟悉每一个转折点,每一段沉默的航行。货舱里装着送往火星殖民地的医疗补给——胰岛素、抗生素、人造皮肤。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货物。
然后一切开始扭曲。
导航屏幕上的数字突然跳舞,变成了一串毫无意义的符号。赵志刚眨了眨眼,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船长?”副手的声音带着困惑。
警报没有响起。没有任何预兆。但赵志刚感到一阵眩晕,仿佛整个世界突然倾斜。他抓住控制台边缘,指关节发白。
在信息海洋中,陈明远看见了那些货船。它们像三只脆弱的萤火虫,被卷入了一场不属于它们的风暴。
“他们被波及了。”陈明远说。
李薇的信息流波动着,像一声叹息。“应力场扩散的速度超出预期。任何基于信息架构的系统都无法幸免。”
“北极星号”的船舱内,灯光开始不稳定地闪烁。赵志刚试图启动紧急协议,但控制台对他的触摸毫无反应。屏幕上的符号继续扭曲,变成了他童年时家门口那棵老槐树的图案。
“这不可能...”他低语。
然后他闻到了槐花的香气。
在货船的其他地方,奇怪的事情正在发生。一名工程师发现自己手中的扳具变成了一只扑棱着翅膀的蝴蝶。冷藏室的门变成了一道瀑布,水流无声地漫过走廊。氧气读数稳定,但空气尝起来有柠檬的味道。
赵志刚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多年的训练让他保持冷静。他尝试切换到备用系统,但结果相同。所有的界面都在展示与现实无关的图像和符号。
“信息污染。”陈明远在光流中低语,他能够感知到货船上发生的一切,就像阅读一本打开的书。
李薇的信息形态在他身边旋转。“他们的系统正在解译我们溢出的信息流,但缺乏相应的解码能力。结果就是现实认知的混乱。”
“北极星号”的引擎突然熄火。不是故障,而是仿佛忘记了如何运转。船体开始缓慢旋转,脱离预定轨道。
赵志刚解开安全带,漂浮到舷窗前。外面的星空变了。熟悉的星座被重新排列,火星表面那些几何图案发出微弱的光芒。他感到一种深层的恐惧,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未知的恐惧。
在船员休息室,两名船员正在经历各自的幻觉。一人回到了家乡的麦田,另一人则在参加从未去过的祖父的葬礼。现实与记忆的边界正在溶解。
赵志刚突然想起了女儿画的一幅画——蓝色的马,粉色的天空,绿色的太阳。她曾说那是“真正的世界”。现在他理解了。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陈明远在信息流中说。
李薇的信息形态波动着犹豫。“我们还不完全理解这种状态。任何干预都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乱。”
但陈明远已经感受到了货船上人们的恐惧。那种原始的、面对不可理解事物时的战栗。他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这场变革的一部分。
他尝试着集中注意力,像伸手触摸实物一样,触摸那些混乱的信息流。
在“北极星号”上,赵志刚突然感到一阵平静。没有理由,就像一阵清风拂过脑海。他眼前的控制台仍然显示着奇怪的图案,但他的思维清晰了。
“所有人报告状态。”他通过内部通讯系统说。
回应陆续传来。混乱,但还活着。十二名船员,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现实扭曲。
赵志刚看向舷窗外另外两艘货船。它们也在无序漂移,其中一艘的引擎喷口间歇性喷发,使船体像无头苍蝇般旋转。
“尝试用灯光信号联系。”他命令。
但灯光发出的摩斯电码在传播过程中扭曲成了别的信息。接收船上的人看到的不是求救信号,而是一首古老童谣的歌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