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全省轰动,小县城搞出大名堂!
手机听筒里,周国华的声音已经挂断,只剩下细微的、代表忙音的“嘟嘟”声。
江澈还维持着接电话的姿势,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骨头,软软地靠在床头。卧室的窗帘没有拉严,一线月光斜斜地照进来,刚好落在他那张生无可恋的脸上,映出一片惨白。
省电视台?专题纪录片?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在他脑海中幻化成了一副具体的、让他不寒而栗的画面:一个扛着摄像机的壮汉,一个拿着话筒、妆容精致的女记者,身后还跟着灯光师、录音师,一大群人前呼后拥,将他堵在办公室的角落。
“江顾问,请问您当初是怎么想到‘林业碳汇’这个天才构想的?”
“江顾问,据说您一句梦话就盘活了全县的经济,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心路历程吗?”
“江顾问,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幕后功臣’,您对未来有什么期许?”
……
江澈打了个冷战,感觉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是当一个官场隐士,一个活在档案袋里、活在工资条上,却绝不活在领导视野和同事话题里的透明人。
可现在,他不仅要被拍成纪录片,还要在全省播放。
这不等于把他扒光了衣服,绑在青阳县的钟楼上,供全省人民围观吗?以后他走到哪,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看,就是那个上过电视的江澈!”
他的摸鱼大业,他的躺平理想,他的咸鱼人生,将在这一刻,被彻底宣判死刑。
江澈痛苦地闭上眼睛,将脸深深埋进枕头里,发出了一声压抑的、野兽般的悲鸣。
……
第二天,江澈是被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吵醒的。
他顶着两个硕大的黑眼圈,机械地洗漱,换衣服,内心一片灰败。他甚至考虑过要不要装病请假,但一想到周国华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知道,自己逃不掉。
当他有气无力地走进县委大院时,立刻感觉到今天的气氛有些不一样。
院子里,但凡是遇见他的人,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远远地就冲他点头微笑。那笑容里,不再是过去那种对“书记秘书”的客气和礼貌,而是多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混杂着敬佩与好奇的复杂情绪。
“江科长,早啊!”
“江顾问,了不起!给我们青阳县争光了!”
江澈只能扯着嘴角,僵硬地回应着。他走到公告栏下,那里已经围了一圈人,正对着新贴上去的《青阳日报》指指点点,兴奋地议论着。
他不用看也知道头版头条是什么。
《我县成功达成全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沉睡林场变“绿色银行”!》
硕大的红色标题,几乎占据了版面的三分之一。下面配了一张孙志国和绿投集团董事长在省城签约的大幅照片,照片里,省市领导的笑脸清晰可见。
“看到了吗?省报都转载了!今天早上的《南江日报》,半个版面都是我们青阳县!”一个在县府办工作的年轻人激动地说道。
“何止省报!我早上听广播,省台新闻里都播了!点名表扬了咱们周书记,说他高瞻远瞩,有创新精神!”
“这下咱们青阳县可算出名了!以后出去开会,腰杆都能挺直不少!”
人群中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每个人都与有荣焉。
只有江澈,感觉自己像一个混进了庆功宴的逃犯,周围的每一张笑脸,每一句赞扬,都像在提醒他末日将至。
他低着头,加快脚步,几乎是逃也似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然而,办公室也早已不是清净之地。
综合科科长老马,马文才,正端着一杯刚泡好的热茶,恭恭敬敬地等在他门口。见到江澈,老马那张笑面虎似的脸上,堆起了前所未有的灿烂笑容。
“江科,哦不,江顾问!您来啦!快,我给您泡了您最爱喝的龙井。”
江澈眼皮跳了跳。他什么时候最爱喝龙井了?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接过茶杯,还没来得及说话,科里其他几个同事也围了上来。
“江顾问,您真是深藏不露啊!这么大的事,您愣是一个字都没跟我们透露!”
“就是啊,我们还以为您这几个月是去林场‘下放’体验生活了,没想到您是去干开天辟地的大事了!”
“江顾问,以后您就是我们青阳县官场的传奇了!一句梦话,价值千万!这事都能写进县志里去了!”
一张张热情的脸,一句句肉麻的吹捧,像潮水一样将江澈淹没。他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
他应付了几句,逃回自己的座位,刚想喘口气,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是县委办主任打来的。
“小江啊,在办公室吧?来我这一趟。”主任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喜气。
江澈放下电话,心里哀叹一声,知道躲不过去了。他走进主任办公室,主任正拿着一份《南江日报》,看得眉飞色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