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消融殆尽,泥土的芬芳混合着草木初醒的气息,弥漫在平华村的每一个角落。村中央打谷场上,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种子认购大会,如期而至。
场子中央摆开了长桌,李文石带着两个识字的青年负责登记和收款,林文柏、刘大山等则在旁监督维持秩序。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那几个分别装着不同种子的箩筐,尤其是那个装着“辣果子”种子的精致小布袋,仿佛自带光环,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
大会伊始,林文柏首先高声宣读了有资格优先认购辣果子种子的名单。名单不长,都是村里公认的家底厚实、勤劳肯干、且在上一轮种植中表现优异、贡献值高的几户人家。
当“王大力”的名字被念出时,人群中的王大力憨厚地笑了笑,他身后的杨春草紧紧攥着衣角,眼圈微微发红,王小花和王冬雪更是激动地小声欢呼。这意味着,他家不仅能种上这金贵的作物,更是被村里公开认可为“先进户”,这份荣誉,比金子还让人欢喜。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那些不在名单上的人。
冯小芹缩在人群靠后的位置,听到名单念完也没有自家,虽然早有预料,但那股失落和酸涩还是瞬间淹没了她。她下意识地捏了捏怀里那个干瘪的钱袋,里面仅有的几十文钱,似乎都在发烫,嘲笑着她的窘迫。
她不由得想起第一次认购胡瓜苗时,她特意穿上了最体面的衣服,怀着当家做主的激动和几分故作镇定,仿佛未来一片光明。
如今,她确实当家了,也种出了好菜卖了好价钱,可为何日子反而比没分家时更紧巴了?她茫然地看着周围兴奋的人群,怎么也想不明白。
林守成和王氏根本没有露面,只让大儿子林文杨和大儿媳姜氏挤在人群中。听到名单果然没有自家,林文杨和姜氏对视一眼,脸上写满了紧张和不安。
优先认购结束后,便是按各家申报的种植面积,排队认购其他菜种。队伍排得老长,气氛热烈而欢快。
与去年第一次认购时家家紧捂钱袋、满脸紧张不同,今年大伙儿脸上更多的是轻松、期盼和掩不住的兴奋。
能买辣果子的,志得意满;能买好几样的,踌躇满志;就算只能先买一两样的,也眼里有光,坚信下一轮就能扩大规模。
“我要菠菜、莴笋、胡瓜各半亩!”
“我家要一亩菠菜,半亩菘菜(大白菜)!”
“给我来点萝卜种!”
队伍缓缓前进,终于轮到了冯小芹。她低着头,快步上前,声音细若蚊蚋:“……就要半亩胡瓜种。”她飞快地数出铜板放在桌上,几乎不敢看周围人的目光,拿起那小包种子便匆匆钻出了人群,背影带着几分仓皇。
接着便是林文杨和姜氏。两人忐忑不安地报上要买的菜种(他们只敢先买一样最稳妥的)。果然,旁边有几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年轻后生,互相挤挤眼,扬声问道:“文石哥,里正,他家也能买啊?他们家上次可没交回种子!”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了些许,许多目光投了过来。林文杨和姜氏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远处躲在墙角观望的林守成和王氏,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王氏更是紧张地抓住了林守成的胳膊。
这时,负责监督的林文柏走了过来,面色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拿起李文石手边的账册,朗声道:“规则就是规则。林守成家未按规上交种子,已按村规处以十倍罚金,账目在此,清清楚楚。村规亦言明,缴纳罚金,认错悔改者,可给予一次改过机会。若再犯,则永久取消申购资格。”
他目光扫过那几个后生和全场村民:“今日他们能站在这里买种子,是依规而行。但也望你二人,”他看向林文杨和姜氏,“珍惜这次机会,莫要再行差踏错,辜负了村里给的这次机会,也寒了族亲的心。”
林文杨和姜氏连忙点头如捣蒜:“哎!哎!谢谢里正!谢谢村里!我们一定好好种!”
村民们听了,也纷纷点头称是。规则得到执行,公平得以彰显,大家心里反而更踏实了。那几个后生也嬉笑着拍了拍林文杨的肩膀:“文杨,听见没?可得好好种啊!再来一次,十倍罚金可真要砸锅卖铁啦!”
种子认购大会圆满结束。村民们怀揣着沉甸甸的希望,各自回家,开始了精心育苗的忙碌。
温暖的阳光下,家家户户的屋前院后,都摆开了育苗的浅盆薄筐,覆着保暖的草帘,大人们小心翼翼,孩子们也屏息静气,仿佛呵护着最珍贵的宝贝。
【王大力家】
王家人更是全家总动员。新分到的辣果子种子被单独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王老汉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杨春草带着王小花、王冬雪仔细地照料着其他菜种的苗床,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正当他们忙碌时,孙氏笑着走了进来。她打量了一下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落和苗床,满意地点点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