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都是天气晴朗的好天气,金色的阳光洒满山谷,把晾晒的谷物晒得愈发干爽。
阿爷召集家人围坐在山洞前的木屋商议:“村里收回来的粮食已经都归置好,附近山林的山货也捡得差不多了。”
“今天咱们去山林里找找有没山药和葛根。这两样都是好东西,趁着眼下土地还没上冻,赶紧多挖些。”
吃过早饭,院门外就传来了村民们的喧哗声。只见村里的乡亲们扛着锄头、背着背篓,浩浩荡荡地往山林走去。
秋日的山林藏着数不尽的宝藏,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收获的期盼,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姜家一行人依然是阿爷走在前头带路,他手里拿着一根枯树枝,时不时拨开路边的草丛查看路况。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脚下的泥土踩上去松软又踏实。
路边的野菊开得正盛,黄灿灿的花瓣上还沾着露珠,月妍摘下一朵插在了桃丫头上。
偶尔能看到几只松鼠从草丛里窜过,拖着蓬松的尾巴钻进草丛不见了踪影,引得孩子们一阵惊呼。
月妍走在队伍中间,目光不时扫过两侧的树林,忽然瞥见一棵松树下长着几丛肥厚的木耳,她悄悄记下位置,打算返程时再来采摘。
来到一处向阳的山林坡地,阿爷停下脚步,指着地上蔓延的青绿色藤蔓说:“你们看,这种藤蔓粗壮、叶片厚实,叶边带着细密的锯齿,藤蔓根部周围的土壤微微隆起的,下面保准有山药。挖的时候千万别用劲过猛,不然山药断在土里就可惜了,得顺着根茎的走向慢慢挖。”
说着,他用锄头在藤蔓根部旁边轻轻刨开泥土,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避开主根。湿润的泥土一层层被刨开,一条粗壮的山药渐渐露了出来,还带着新鲜的泥土味。
大家学着阿爷的样子,分散在坡地上寻找山药藤。月妍和桃丫结伴来到坡地西侧,很快找到了一株长势旺盛的山药藤,藤蔓顺着地面爬了好几米。
两人立刻动手挖掘,月妍用小锄头轻轻刨土,桃丫则蹲在地上,用手把刨松的泥土一点点拨开。挖了没多久,就看到一节白白的山药露了出来,两人都兴奋极了,更加小心地挖掘着。
可就在山药即将完整出土的时候,月妍一时没控制好力度,锄头轻轻碰到了山药,“咔嚓”一声脆响,山药断成了两截。她懊恼地坐在地上:“都怪我太不小心了,山药都被挖断了。”
阿爹闻声走过来,弯腰捡起断成两截的山药看了看,笑着安慰道:“没事,断了也能吃,咱今晚就用它炖肉吃。”说着,他把山药放进了背篓。
挖葛根要更耗费力气。永平哥在一处灌木丛旁发现了粗壮的葛根藤,藤条有手腕粗细,上面长着心形的翠绿叶片,顺着地面蔓延了好几米,还缠绕上了旁边的小树干。
“这里肯定有大葛根!”他兴奋地喊道,挥起锄头顺着根部往下挖。
葛根的根系扎得极深,土壤也比坡地坚硬不少,挖了足足有半人深,才看到一节黄褐色的葛根,外皮粗糙,带着细密的纹路。
“这葛根长得结实,得小心点挖,别弄碎了。”阿爷凑过来叮嘱道。
家里几人轮流上阵,永安哥用锄头把周围的硬土刨松,大伯则用小铲子顺着葛根的长势慢慢清理泥土,足足忙活了半个时辰,才把整根葛根完整地挖了出来。
这根葛根足有成年人的胳膊粗,一米多长,沉甸甸的。
月妍挖了一会儿葛根,起身活动筋骨时,忽然发现了几株叶片呈羽状分裂的植物,根茎粗壮,上面长着细小的须根。
眼睛一亮:“这是玉竹!滋阴润肺的好药材,玉竹可以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润五脏还能柔肌肤、温和还不刺激、化解虚火。”
月妍立刻拿出小锄头,小心翼翼地将玉竹连根挖起,去掉根部的泥土,装进随身的小布包里。
桃丫见了,也跟着在周围寻找,很快又发现了几株,两人相视一笑,干劲更足了。
太阳渐渐升高,晒得人身上暖融融的。大家的背篓里都装了大半的山药和葛根,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阿爷提议找个阴凉处休息,众人便来到附近的山涧旁。山涧里的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被冲刷得光滑圆润。
月妍趁大家休息的间隙,悄悄来到之前记下的松树旁,用剪刀把松树下的木耳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装进布包,又在附近的草丛里采摘了一些马齿苋,这东西焯水后凉拌或者晒干储存都很美味。
休息片刻后,大家继续挖山货。下午时分,永安哥忽然在坡地边缘的石缝里发现了几株野党参,翠绿的茎叶间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格外显眼。
“快来看看!这里有党参!”他的喊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阿爷连忙走过去查看,激动地说:“这可是宝贝!补气养血,挖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伤了根系。”
大家围拢过来,轮流用小铲子清理石缝里的泥土,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几株党参完整挖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