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在紧急会议上的强硬表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涌动的智囊团内部,激起了更深层的漩涡。那份由她签署的、措辞强硬、明确拒绝国际审查的官方声明,虽然迅速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稳住了国内民众的基本盘,却在高层内部引发了更激烈的争论。
一号会议室的紧急会议结束后仅仅两个小时,一场范围更小、级别更高的闭门磋商,在总部地下更深层的保密会议室内召开。与会者不足十人,皆是能直接影响龙国最高决策的核心人物。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
王副主席坐在主位偏左的位置,脸上早已没了之前在大会上那种刻意维持的“理性”与“忧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郁的、近乎痛心疾首的表情。他面前摊开着几张纸质文件——在绝对防窃听的场合,这种原始方式反而最安全——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动议发布后,几个小时内国际舆论的发酵情况,以及几个关键盟友和中立国家发来的、措辞谨慎的询问函电。
“同志们,情况不容乐观啊。”王副主席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沉重的压力,“陈岚同志之前的声明,固然展现了我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但在国际社会,尤其是在那些摇摆不定的国家看来,这更像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过度防卫。”
他拿起一份文件,轻轻敲了敲桌面:“大家看看,这是我们欧洲某个传统友好国家的外长,私下发来的询问。他们表示理解我们的立场,但也委婉地提醒,如果完全拒绝任何形式的澄清,可能会让龙国在国际道义上陷入孤立。毕竟,‘启示者伦理委员会’是联合国框架下的新设机构,名义上代表着‘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他将文件放下,目光扫过在场几位神色严肃的同僚。
“美利坚这一手,很毒辣。他们把我们架在了火上烤。如果我们坚持强硬拒绝,他们就会大肆宣扬我们‘做贼心虚’、‘破坏国际规则’,进一步孤立我们,甚至可能影响我们在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可如果我们妥协,同意那种侵犯性的调查,无异于将林野和我们龙国的底牌拱手相送,后患无穷!”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带着一种仿佛全然为了国家考量的姿态:
“我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是否接受调查’,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度过这次危机,维护国家最大的整体利益。”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话语的分量沉入每个人心中。
“林野同志,毫无疑问,是我们龙国的英雄,他的贡献不容抹杀。但是,”他话锋陡然一转,“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他的能力,确实超出了现有的认知体系,其来源和运作方式,至今仍是一个谜。这种‘未知’,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来源,不仅对外,对内也是如此。”
他看向坐在对面的陈岚,眼神复杂:“陈岚同志,你坚持信任林野,这份担当,我佩服。但是,作为国家的决策者之一,我们不能将国运完全寄托在一个‘不可控’的、随时可能引发国际争端和内部争议的个体之上。这不符合组织原则,也不符合风险管理的常识。”
陈岚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没有打断,等待着他的最终图谋。
王副主席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说出了他真正的主张:
“因此,我建议,采取一个更……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策略。”
“第一,在国际层面,我们不直接、强硬地拒绝审查,而是采取‘拖延’与‘程序’博弈。我们可以提出反建议,比如要求审查必须在‘公平、公正、透明’且由多方共同监督的前提下进行,质疑美利坚提供的所谓‘证据’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将皮球踢回去。这个过程,可以为我们争取宝贵的时间。”
“第二,也是更关键的一点,”他的声音压低了些,却更加清晰,“在国内,我们必须启动‘B计划’。我建议,以‘配合国际调查,避免直接冲突’为由,让林野同志暂时……退出下一轮,或者下几轮的规则试炼。同时,立刻、全力加速‘备份启示者’的培养与资源倾斜!”
他环视众人,语气变得极其严肃:“这不是不信任,更不是放弃!这是一种必要的风险分散和战略储备!我们必须向国际社会,也向我们自己证明,龙国的国运,不系于一人之身!我们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后备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外交博弈中拥有更多的回旋余地,才能让林野同志避免承受更大的直接压力,也才能确保在任何极端情况下,龙国的根本利益不会受到毁灭性打击!”
这番话,冠冕堂皇,逻辑严密,几乎将“暂时雪藏林野”和“加速备份计划”包装成了一种深谋远虑、顾全大局的战略 necessity(必要性)。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