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璧心中已经有了人选,
正是人在杭州的,南明最善于守城的杭州知府阎应元,
由其率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包括5000新整编的辽东铁骑在内的,刚刚经历过大战考验的清河两万强军,驻守那最危险的绕州府!
毕竟这是朱慈璧麾下最最精锐的,战力最强悍的一支勇卫营大军了,
此军前身正是江北四镇中的刘泽清所部精华所在之大军,也是南明此刻最强陆战军团!
至于阎应元现在驻防的独松三关,完全可交给自己身边的勇卫营总兵牟国栋负责,
毕竟此人也是一个守城大将,
两人互调一下即可,两人都在浙江,很是方便!
至于守卫浙江衢州府的守将之人选,
朱慈璧打算将人在福州的浙江总兵戚元功所部大军,调往浙江衢州府驻防,也算让其名正言顺,名头相符!
毕竟戚家军的威名,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而最后的吉安府之守将人员人选,
朱慈璧打算调,人在荆州坐镇的老将牟文绶,此人担任!
毕竟此老将,也不是太老,才不到60岁,且战场经验丰富,
万历末年,就已从军,还是千总。
天启年间,四川奢崇明叛乱,攻陷重庆,
牟文绶随军收复重庆,并擒获樊龙,升贵州守备。
安邦彦叛乱时,又是牟文绶擒获酋长罗妙国,升为参将。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清军入塞,调守古北口。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孔有德叛乱,占据登州,并遣兵围攻莱州,
又是牟文绶率密云兵救援,跟随总兵祖大弼、吴襄收复登州,升为江北副总兵。
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升为都督同知,镇守临清。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大破张献忠于磨盘山。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张一川攻破凤阳,又跟随名将卢象升,收复凤阳、泗州,后转任总兵,镇守泗州。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张献忠、罗汝才攻和州,
又被牟文绶所击退,战后受命专辖凤阳、庐州、淮安、扬州、徐州等地!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牟文绶屯兵凤阳、泗州,守卫明祖陵,并散尽全部家产,招募军队数千人,以守护明祖陵!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贺一龙、贺锦入侵凤阳,
牟文绶以四千大军破之!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攻陷武昌,进逼长沙,
牟文绶抄后路,救援长沙,后又回到了凤阳。
南明弘光朝建立后,奉命镇守荆州一直到现在。
此老将的战争经验绝对丰富,军事才华绝对出众,
虽然人老了,但却成精了,
相信将此老将,从西边的荆州调往江西的吉安,
定然能守住吉安这个广州新都的北大门,湖南的东部门户!
至于荆州之地,就暂时交给大顺军,也算给卖给大顺军一个好,
关键是不如此,不行啊,
毕竟朱慈璧已经将南明历史上最能打、最能防守的大将都用完了,
至于那大西朝名将李定国,现在大西朝的皇帝张献忠还活着,还没有死于清军西路军阿济格之手,
现在还正在和清军西路军阿济格、吴三桂所部对峙于四川成都之地,
大西朝的大将自然不会听从自己调令,
大顺朝虽然皇帝李自成死后算是亡国了,但现在还有其侄儿李过继续统领大顺军,也不会听从自己的调令,
虽然两湖总督堵胤锡上书说,有可能收复李过大军,
但毕竟现在还不听命于自己,
既然有这种可能,自然朱慈璧也不会放过,
刚好趁此良机,将荆州的牟文绶调往吉安,把荆州交给大顺李过大军,
以表现出自己这个南明隆武帝收编大顺残军的诚意,
从而更有利于两湖总督堵胤锡,正在全力开展的与大顺军李过残部的友好交流合并之工作!
心中打定主意,
“宁可站着生,决不跪着死,”
要和清军大战一场,以死中求活后,
隆武帝朱慈璧,目光前所未有之坚定的,看向一旁的军机大臣蒋德璟、朱继祚、傅以渐三人,
沉声道,
“三位爱卿,
朕决心以下,采用蒋公之关门打狗之谋划,与清廷决一死战,
胜,则朕活,南明存,
诸位及此战之诸将,封侯、封伯,阎应元封王!
败,则朕死,南明亡,
诸位忠君助国、尽臣子本分后,亦可投降清廷,保全性命,等地下见到太祖时,朕亲自为尔等证明!
望诸君助朕,为那一丝丝大明存活之希望,尽心国事,朕拜托了!”
三位军机大臣闻言,对视一眼,皆拱手沉声道,
“臣等定全力助陛下打赢此战,保存我大明!”
听到三人只是尽全力 而不是下死力, 朱慈璧决定再次加码 放出绝招,拼尽全力,以存活保全大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