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出现,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深刻地改变了南洋城整个社会生态。
在这片新的生态里,许多过去无法生根发芽的“种子”,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破土而出,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这些种子,便是那些无法被直接物化的“天赋”。
南洋城西侧的一片竹林旁,搭建着几座雅致的木屋,这里是周柔和她家人居住的地方。
在过去,周柔的生活是矛盾的。
她拥有着被所有人公认的、如同百灵鸟般婉转动听的歌喉。
在每一个篝火燃起的夜晚,她的歌声是驱散疲惫、抚慰人心的最佳良药。
所有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赞美她的天赋。
然而,这份天赋,却无法为她换来一斤米,或是一两盐。
她依旧需要和所有人一样,参与繁重的纺织劳动,才能换取自己和家人的口粮。
歌唱,对她来说,只是无足轻重的消遣业余。
但在南瓷币流通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她的认知。
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集市上人潮涌动,喧嚣震天。
一个名叫江猛的年轻猎人,在交易中与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又因为卖亏了一张兽皮而懊恼不已。
他满腔怒火,烦躁地坐在一个角落里生着闷气。
就在这时,一阵悠扬的、如同溪水般清澈的歌声,飘进了他的耳朵。
是周柔。
她正坐在不远处的屋檐下,一边编织着藤筐,一边轻声哼唱着一首描绘森林与星辰的古老歌谣。
那歌声宁静而悠远,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一点点抚平了江猛心中的烦躁。
他紧绷的肌肉放松下来,脸上的怒意也渐渐消散。
一曲听罢,江猛感觉整个人都舒畅了许多。
他鬼使神差地站起身,走到周柔面前。
在周柔惊讶的目光中,他从自己的钱袋里,摸出了一枚1元的南瓷币,放在了周柔面前的藤筐里。
“你的歌,很好听。”江猛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个就当我买你唱歌了。”
说完,他便转身,匆匆离开了。
周柔呆呆地看着藤筐里那枚小小的陶片,又看了看江猛远去的背影,一时间竟没有反应过来。
歌声也能卖钱?
周围几个看到了这一幕的妇女,也都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周柔,他真的给你钱了?”
“唱歌也能换钱,这可是头一回听说。”
周柔的心怦怦直跳,她小心翼翼地将那枚南瓷币捏在手里,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涌上了心头。
原来,自己的天赋,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它是有“价值”的!
它的价值,就等于1元。
这个认知,让她激动得浑身颤抖。
第二天,周柔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在自己的小屋前,立起了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唱歌,一首1元。”
她的举动,很快就吸引了路人的围观。
一开始,大家只是觉得新奇,没有人真的愿意花钱。
直到中午,李虎带着一队训练结束、疲惫不堪的巡逻队员路过。
他看到了木牌,又看了看满脸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周柔,爽朗一笑。
他从钱袋里数出整整10元钱,放在周柔面前:“给我们来十首!让兄弟们也放松放松!”
“好的!”周柔激动地站起身。
她清了清嗓子,面对着这些城市的守护者们,用心唱起了她最拿手的歌谣。
她的歌声,时而高亢如雄鹰,时而低回如溪涧。
士兵们席地而坐,渐渐地,他们脸上的疲惫被轻松取代,许多人甚至闭上眼睛,跟着节奏轻轻晃动着身体。
这是南洋城历史上第一场小型的、收费的“个人演唱会”。
当最后一曲终了,士兵们自发地鼓起了掌。
他们觉得,这10元钱,花得太值了。
这次成功的“商业演出”,彻底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周柔的“天赋”,在货币这把神奇的尺子衡量下,终于找到了它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
她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始。
很快,各种各样依靠“天赋”和“服务”来赚取南瓷币的专业人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柳师原本是义务地教导南洋柳江人的孩子们认识汉字。
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富裕起来,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何维的建议下,柳师的学堂开始收取少量的“学费”。
每个孩子,每月缴纳2元南瓷币。
这笔钱,并不多,大部分家庭都能承担。
但汇集起来,却成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柳师用这笔钱,雇佣了两个教学助手,购买了更多的陶板和木炭作为教具。
甚至还能为每天来上学的孩子们,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
教育第一次脱离了单纯的“传承”属性,变成了南洋城第一个可以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的产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