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前的血战与李承民毒发昏迷,如同一盆冰水,将“八皇子承天受命”的狂热舆论暂时浇熄。太子李承乾趁势以“监国”之名,迅速接管了京城防务,以“搜捕叛党余孽、清查妖邪”为借口,大肆清洗朝堂,将疑似倾向八王爷的官员或下狱或罢黜,一时间,京城内外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然而,那夜玄武门前“毒血蚀石显万岁”的诡异景象,以及蝙蝠袭营、诏书天降的种种异闻,却如同野火下的草种,在民间悄然滋生、流传,成为悬在太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他寝食难安。更重要的是,老皇帝虽病重昏聩,却依旧苟延残喘,未曾咽下最后一口气。只要老皇帝一日不死,太子的“监国”就名不正言不顺,八皇子就始终有一线翻盘的希望。
因此,东宫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那座象征着最高权力的紫宸宫深处。加快老皇帝的“龙驭上宾”,成了太子党眼下最迫切的任务。
紫宸宫,寝殿。
药气浓郁,几乎化不开。垂老的皇帝躺在龙榻上,面色蜡黄,双目紧闭,呼吸微弱得几不可闻,仿佛随时都会油尽灯枯。数名太医跪在榻前,战战兢兢,额上冷汗涔涔。太子李承乾一身明黄监国服制,坐在榻旁,面色沉凝,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与阴鸷。
崔锦书一身素净宫装,低眉顺眼地侍立在角落。她与重伤昏迷的李承民,在影七影九等死士的拼死护卫下,那夜最终躲入了与玄甲军暗中有旧的、一位早已致仕的老太傅府中密道,侥幸避过了全城大搜捕。此刻她冒险潜入宫中,表面上是因“略通医理”被召来侍疾,实则是为了近距离观察皇帝病情,寻找扳倒太子的突破口。李承民依旧昏迷不醒,藏在宫外秘密地点由心腹医官照料,她必须独自撑起这片危局。
“父皇今日进药如何?”太子沉声问向为首的王院判。
王院判匍匐在地,声音发抖:“回……回监国,陛下今日进了参汤和安神丸,只是……只是龙体依旧虚弱,不见起色……”
太子眉头紧锁,挥了挥手:“再去煎药,务必让父皇用下。”
“是。”太医们如蒙大赦,连忙退下准备。
崔锦书默默上前,接过宫女手中的温毛巾,轻柔地为皇帝擦拭额头。她的动作细致入微,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扫过龙榻旁小几上放置的、刚刚呈上来的药碗。碗底残留着些许深褐色的药汁,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人参气味,但在这股药香之下,崔锦书敏锐的嗅觉,却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若有若无的、不同于寻常药材的异样甜香。
那香气……很特别,清幽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腻意,仿佛某种热带花卉,又似陈年佳酿,与宫廷御用药材的醇厚气息格格不入。
她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分毫。待擦拭完毕,她借口收拾药碗,极其自然地将那只碗连同碗底些许药渣,用一方干净丝帕小心包裹,藏入袖中。
是夜,老太傅府密室内。
烛火摇曳。崔锦书将带回的药渣置于琉璃盏中,加入清水仔细辨析。她又取出几味自己随身携带的、用于验毒的特殊药材粉末,逐一试验。当一种名为“石见穿”的白色药粉撒入含有那异香的药渣水中时,清水竟缓缓变成了淡粉色!
崔锦书瞳孔微缩!“石见穿遇醉仙藤汁液变粉……”这是她前世在一本孤本毒经上看到的记载!醉仙藤,乃南疆密林中的一种奇毒植物,其汁液无色无味,但遇热会挥发出一种独特的甜香,少量服用可致人昏睡、精神恍惚,长期摄入则会侵蚀心智,最终在睡梦中无声无息死去!因其症状与衰老虚弱极其相似,极难被寻常手段查验!
太子的手段,果然阴毒!竟将如此罕见的慢毒,混入皇帝的日常药膳之中!
但,如何证明?空口无凭,太子完全可以反诬她构陷!
崔锦书蹙眉沉思,目光落在密室角落一盆老太傅珍藏的、通体紫莹如玉的“九叶紫参”上。此参乃滋补圣品,性极温和,却能放大某些药性的显现。一个大胆的念头闪过。
她取来少量皇帝今日服用的药汤,小心翼翼地浇在紫参的根部。然后,屏息凝神观察。
起初并无异样。约莫一炷香后,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原本晶莹剔透的紫色参体内部,竟缓缓浮现出无数细如发丝、蜿蜒扭曲的暗红色纹路,如同蛛网般遍布参体!仿佛参的“血管”被毒素侵蚀,显露出了狰狞的本来面目!
毒理可视化!醉仙藤的毒性,在紫参这种灵物身上,被放大并具象化了!
“有了!”崔锦书眼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这就是铁证!
暗线:承民的信仰反击与舆论操控
就在崔锦书于深宫之内寻找实证的同时,宫外的风暴也在太子党的刻意煽动下,悄然转向。
太子余党深知,单纯的武力镇压和舆论封锁,难以彻底消除玄武门异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需要一场更大规模的、更能引导民心的“表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