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凡尘俗韵伴云途,金鞭灵官启道心(为推送人数超一千加更)
破旧的长途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着,发动机轰鸣,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
车厢里弥漫着汽油味、汗味、鸡鸭的臭味和劣质烟草的混合气味。
车上一个穿着怪异的年轻人,提着一个老旧的双卡录音机正咿咿呀呀地播放着音乐,是当时风靡的港台歌曲。
汪细卫靠着窗坐着,师傅李池卫在他旁边闭目养神。
他虽去过市里省城,但这样长时间的乘车依然有些疲惫。
然而,车里反复播放的一首旋律优美、深情款款的歌却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听不懂粤语歌词,只觉得那男声唱得格外动人,旋律抓耳。
听了一路,那调子仿佛刻进了脑子里。
他甚至无意识地跟着那模糊的发音哼了起来:“执业医生压叶银,亚塞叶喂狗……”(张学友《只愿一生爱一人》的谐音)。
他自己也觉得好笑,但就是停不下来,这陌生的音乐奇异地缓解了旅途的枯燥。
车到五县县城,师徒俩又转车到坝云乡,师徒二人下车。
五县与戏县相邻,风物相似,但坝云乡显然更偏远些。
简单的乡场上只有寥寥几家店铺,他们在这吃了碗面条,问明方向后,便开始向玄云观所在的山区进发。
上山的路是古老的青石阶,蜿蜒曲折,隐入苍翠的山林之中。
石阶年代久远,被岁月和脚步打磨得光滑,缝隙里长满了青翠的苔藓,踩上去有些湿滑。
空气变得清新湿润,充满了树木和泥土的芬芳,与汽车里的浑浊空气截然不同。
鸟鸣声在山谷间回荡,更显幽静。
汪细卫常干体力活,连续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额头上也沁出了些汗珠。
师傅李池卫倒是气息均匀,步伐稳健,显是走惯了山路,节奏比他稳定的多。
有趣的是,尽管早已离开了嘈杂的长途汽车,汪细卫的脑子里却依然顽固地回响着那段旋律,脚步都不自觉地踩在那个节奏点上。
“执业医生压叶银…”他低声哼着,试图找回那个调,可没有原唱衬托,他自己哼出来的总是跑调。
只剩下一个节奏空壳,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陪伴他爬山的内在背景音。
终于,爬上一段陡坡后,眼前豁然开朗。玄云观赫然出现在前方一座险峻的山峰之巅。
道观依山势而建,背靠着一面巨大的、仿佛被巨斧劈开般光滑的悬崖,地势极其险要。
门前有一片不大的平台,视野开阔。
站在平台边缘向下望,只见悬崖下方是茂密的树冠,再往下,一条玉带般的长江在远处山峦间奔流,景色壮丽磅礴,令人心旷神怡,又不由得心生敬畏。
正如汪细卫以工地经验的精准目测,这道观规模不大,占地约两亩,青瓦灰墙,古朴清幽。
整体布局分明,可见前、中、后三殿轮廓。
前殿被一道高高的院墙围护,只能看见翘起的飞檐。
院门古朴,门楣上方镶嵌着一块扇形的匾额,上面是笔力遒劲、风骨不凡的三个大字——“玄云观”。
汪细卫不懂书法,只觉得这字写得极有气势,看着就舒服,顺眼,是好字。
他跟着师傅迈步走进院,。脚下是全由青石板铺就的平整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
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独立的神龛殿,里面供奉着一尊神像。
那神像面如赤枣,三目圆睁,虬髯怒张,形象威猛无比,手中紧握一柄金光灿灿的金鞭,令人望而生畏。
汪细卫虽不甚明了这是哪位尊神,但那股凛然正气和威严法相,却让他心神为之一震,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脑子里那靡靡之音消散不见。
他见师傅李池卫已然停下脚步,面容肃穆,对着神像恭恭敬敬地弯腰行了一个礼。
汪细卫不敢怠慢,也赶忙收敛心神,学着师傅的样子,郑重其事地躬身拜了一拜。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青色道袍、头戴偃月冠、须发皆白却面色红润、眼神清亮的老道长,正从中殿缓步走出。
他远远便看到了正在虔诚拜谒的王灵官神像的师徒二人,尤其是李池卫,他的眼中不由露出一丝欣慰和笑意。
玄云道长与李池卫的师傅乃是故交,与李池卫本人也有数面之缘,深知他们这一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道教弟子,对其科仪法门也并不看重。
此刻见他们入门先拜护法神,这份尊重和礼数,让他心中颇为受用,觉得这老李头和他的徒弟,确是懂规矩、有诚心的实在人。
老道长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加快了些步伐迎上前来,声音清朗而透着欣喜:“无量天尊!李师傅,一路辛苦!远道而来,快请里面用茶!”
他的目光随即落在略显拘谨却目光坦诚的汪细卫身上,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山风拂过道观,檐角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与远处隐约的江涛声相应和,更添几分方外之地的清静与祥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