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云崖秘库承玄奥,不令尘嚣扰灵根
晚斋用毕,小道童清风利落地收拾了碗筷。
玄云道长并未起身,而是执起粗陶茶壶,为李池卫和汪细卫再次斟满了野茶。
山间的夜色透过窗漫入堂内,油灯的光芒将三人的身影投在墙上,微微摇曳,气氛不知不觉变得比用餐时更为沉静肃然。
玄云道长轻呷了一口茶,目光扫过师徒二人,最终落在李池卫脸上,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敛去,换上了一种平静却沉重的神色。
“李师傅,”他缓缓开口,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此次劳动大驾远道而来,实是观中有一桩难事,恐非李师傅出手相助不可。”
李池卫放下茶碗,身体微微前倾,神色恭敬而认真:“道长言重了。您与先师乃至交,若有差遣,池卫定义不容辞。但请道长明言。”
汪细卫也下意识地坐直了身子,屏息凝神,感觉到似乎有重要的事情要发生。
玄云道长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能穿透黑暗,看到道观的飞檐翘角。
“如今政府欲开发这磨刀峰,要兴旅游之事。贫道这玄云观,虽历史悠久,却比不得武当、峨眉那般声名显赫,也未列入什么保护名录。如今,竟也在征用之列。”
他语气平淡,但汪细卫却能听出其中蕴含的无奈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痛惜。
他想起白日所见道观的清幽古朴,背倚绝壁,俯瞰大江的气象,若真被开发成喧闹的旅游点,确是可惜。
“道长是不愿迁出?”李池卫沉声问道。
“非是不愿配合政府,”玄云道长微微摇头,“道家讲自然,亦讲传承。此观乃历代祖师清修之所,一砖一瓦皆有渊源,一草一木皆具灵性,岂能轻易让渡,沦为纯然牟利之场所?”
“此事官司必然还有的纠缠。然,未雨绸缪,有些事却不得不先做准备。”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道家虽崇尚自然无为,然亦有其传承与秘辛,非外人所能道也。有些东西,需妥善安置,不能落入不相干之人手中,更不能在纷扰中损毁。”
汪细卫听得心头一紧,手心微微出汗。
他隐约感觉到,道长所说的“准备”,绝非普通的修修补补,似乎涉及一些更深层次、更隐秘的东西。
他只是一个普通匠人,想到可能要卷入这种与官方斡旋、甚至涉及道门秘辛的事情里,就不由得有些头皮发麻。
又暗自庆幸主力是师傅,自己只是来打下手的。
玄云道长继续道,语气沉稳而清晰:“其一,后山悬崖之下,有一处先师开辟的密库,原用于存放经卷法器等紧要之物,如今早已荒废闭塞。”
“需得重新开启,并进行加固修缮,务必确保其隐蔽与稳固。此事非精通金石土木、且值得信赖之人不可为。”
李池卫面色凝重地点点头:“勘察地形,加固密道,老汉尚可尽力。”
“其二,”玄云道长目光扫过窗外古井的方向,“便是院中那口古井。”
“此井颇有渊源,不宜再轻易示人。需得想个妥帖的法子,将其巧妙遮掩装饰起来,既不失观内饮水作用,又不惹人注目探究。”
汪细卫想起自己白日的梦魇,心中更是对这口井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其三,”玄云道长续道,“若最终不得不谈,这道观的估值便是关键。需请李师傅带领,将这观宇内外仔细勘查,该修补的修补,该加固的加固,务必使其恢复最佳状态。”
“一座保存完好、历史悠久的古观,与一座破败失修的老观,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这一点,李池卫和汪细卫都能明白,这是谈判的筹码。
至于最后一件事——寻找一位可靠的代理人,在未来代表玄云观持有可能的股份或与开发方周旋。
玄云道长见汪细卫在场,且尚需观察,便暂未提及。
他只是心中暗忖:沈老哥极力推荐此子,说他虽出身农家,却重情义、有韧性,且心思灵巧,并非愚钝之辈,只是还需磨砺考察。
此番让他参与前几件事,正是观察其心性能力的时机。
夜风穿过松针,发出呜呜的轻响,仿佛也在应和着这场关乎道观未来的密谈。
油灯的火焰跳动了一下,玄云道长的面容在明暗之间显得愈发深邃。
李池卫沉默片刻,郑重抱拳:“道长所托,池卫记下了。必当竭尽所能,不负所望。”
汪细卫也连忙跟着表态:“道长放心,我一定好好配合师傅!”
他虽然心里有些打鼓,但师傅的担当和道长的托付,也让他生出一股责任感。
玄云道长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再次为他们斟上茶:“如此,便有劳二位了。夜已深,今日舟车劳顿,便请早些安歇。具体事宜,我们明日再详细计议。”
山间的夜格外宁静,但汪细卫躺在板床上,却久久难以入眠。
白日的奇景、美味的斋饭、还有晚间这场沉重的谈话,都在他脑中回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