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室,古刹森森。
暮钟余音尚未完全散去,便被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割裂。少林寺演武场上,平日此时应是武僧收功、诵经即起的时分,此刻却鸦雀无声。数百僧众与寥寥数位受邀观礼的各派名宿,皆屏息凝神,目光尽数聚焦于场心。
方丈玄苦大师身披赤色金线袈裟,白眉低垂,面容平和如古井深潭,已然立定。他对面,站着一位青年。
那青年约莫二十上下,一身粗布黑衣,身形挺拔如孤松独立。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后负着一柄长剑,剑鞘古朴,毫无纹饰,通体墨黑,仿佛能将周围的光线都吸噬殆尽。青年面容算得上清俊,却无半分年轻人的跳脱飞扬,唯有双眸深寂,似寒渊凝冰,映不出周遭天地,也映不出眼前这位名震武林数十载的少林神僧。他周身无凌厉气势,就那般随意站着,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悸的孤高与落寞,仿佛与这千年古刹、与这芸芸众生都格格不入。
“阿弥陀佛。”玄苦大师缓缓开口,声如洪钟,涤荡人心,“施主连败江南十二水寨总舵主、青城掌教,今日又登少林,直言欲求一败。老衲敢问施主,师从何方?如此执着于胜负,究竟为何?”
青年声音平淡,无波无澜,亦如他的眼神:“名号不过虚妄,师承早已湮灭。今日只问武学,不论其他。请大师赐教。”
此言一出,场下微微骚动。几位玄字辈高僧面露愠色,唯有玄苦大师神色不变,只深深看了青年一眼,目光在他背后墨剑上停留一瞬,道:“施主背后长剑,非凡物也。既如此,施主,请。”
“请。”
“请”字余音未落,玄苦大师僧袍无风自动,一股磅礴浩然的真气已沛然涌出,正是少林绝学《易筋经》功行圆满之象。他并未抢先出手,乃是一派宗师风范。
青年动了。
不动则已,一动竟如电光石火,众人只觉眼前一花,他甚至未曾拔剑,身影模糊间已欺近玄苦身前丈内,并指如剑,直点玄苦胸前膻中穴。这一指看似简单,却快得超乎想象,指风锐利,竟带起一声刺耳尖啸。
玄苦大师白眉一轩,似也讶异于对方速度之诡疾,但他毕生修为非同小可,左掌一圈一引,乃是一式“礼敬如来”,蕴藏精妙柔劲,欲将这凌厉一指化开,右掌隐含“般若掌”力,蓄势待发。
然而,青年那一指将至未至之际,忽地指尖微颤,竟于瞬息间幻化出七道指影,虚实难辨,笼罩玄苦上身七处大穴!变招之快、之奇,全然超出常人武学范畴。
玄苦大师低喝一声“好!”,“礼敬如来”式不变,脚下步法疾换,如行云流水般向后滑开三尺,同时右掌般若掌力猛然推出,刚猛无俦的掌风如怒涛般涌向青年,迫其硬撼。
青年竟不闪不避,那七道指影骤然合一,化指为掌,轻飘飘一掌拍出,迎向那威猛无匹的般若掌力。
“砰!”
一声闷响,气劲交击,卷起地上尘埃向四周排开。观战众人只觉一股劲风扑面,呼吸为之一窒。
预想中青年被震飞的情景并未出现。双掌一触即分,玄苦大师身形微微一晃,旋即稳住,眼中惊异之色更浓。那青年却借着对掌之力,身形如一片落叶般轻飘飘荡开,落地无声。
“第一招。”青年淡淡道。
场下众人这才骇然惊觉,方才那电光石火间的凶险交锋,竟只算一招!而他,仍未用剑。
玄苦大师面色凝重起来,他已知眼前青年实乃生平未遇之强敌。他不再犹豫,深吸一气,僧袍鼓胀,施展出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的“大慈大悲千叶手”,顿时掌影漫天,如千手观音临凡,铺天盖地般向青年攻去,掌势恢弘,却又带着佛家的慈悲之意,并非一味刚猛,令人难以捉摸。
青年在这漫天掌影中,身形如鬼魅般摇曳穿梭,每一次挪移都恰到好处地避过掌力最强之处,他的动作看起来并不快,却总能在间不容发之际避开攻击,偶尔出手一格一挡,所用招式似少林罗汉拳,又似武当绵掌,还夹杂着些匪夷所思的变化,总能将玄苦大师精妙绝伦的千叶手劲力巧妙引偏、消解。
转瞬之间,玄苦大师已攻出八招,招招精妙,内力如长江大河般滔滔不绝,却竟连青年的衣角都未能碰到!
众僧看得目眩神驰,心中寒意渐生。他们从未见过有人能在方丈大师如此猛攻下这般轻松写意,且至今未拔剑。
第九招上,玄苦大师掌法再变,化繁为简,右掌缓缓推出,这一掌看似缓慢笨拙,却仿佛蕴藏着山岳之力,掌势笼罩四方,令人避无可避。少林绝技——大力金刚掌!
青年一直平淡的目光微闪,似是终于提起了一丝兴趣。他这次不再闪避,右臂微屈,五指微张,不像是任何已知门派的起手式,迎向那威猛无俦的金刚掌力。
两掌再次相接。
却无声无息。
预想中的惊天动地的碰撞并未发生。玄苦大师那足以开碑裂石的掌力,竟如泥牛入海,消失无踪。青年五指一搭,便如附骨之疽般粘在了玄苦掌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