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89 章:使团临城?边尘乍起
正德十七年(1522 年)?十二月初十
卯时?京城朝阳门
深冬的晨霜厚积如白盐,朝阳门的城楼檐角挂着冰棱,城楼下已列队肃立 —— 藏锋队内卫组 800 名外派队员身着玄色劲装,外罩厚棉甲,十连发步枪斜挎腰间,可拆卸枪刺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锦衣卫东城千户所 100 名校尉手持绣春刀,绯色官服外裹着貂裘,口鼻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凝结。沈锋与王勇并肩站在城楼之上,厚重的甲胄与蟒纹棉袍抵挡着刺骨寒风,目光望向东方的官道。
“按预案,使团入城后由猎鹰营护送至驿馆,藏锋队稽查组 200 人与锦衣卫西城千户所协同布防,沿途每隔五十步设一个暖炉岗,别让弟兄们冻着。” 沈锋展开布防图,指尖划过标注的岗哨点,“沈副营将那边已通过飞鸢传信确认,驿馆的炭火与食宿都备妥了,连厨房的食材都由锦衣卫验过了,确保温热适口。”
王勇抚着腰间的蟒纹腰带,眼中闪过锐利的光:“刚收到辽东急报(枭龙卫飞鸢传信,昨日午后从宁远卫发出,今晨卯时抵达),夜枭营暗探摸清了海盗的登陆点,就在宁远卫以东的乱石滩。这几日海面结了薄冰,海盗怕是想趁封海前抢最后一票,边军组 500 人怕是吃紧。” 他话音刚落,远处传来马蹄声与号角声,欧洲使团的旗帜在晨雾中隐约可见,旗帜边缘已沾了霜花。
辰时?京城驿馆
沈知薇身着绯色锦衣卫官服,外罩狐裘披风,正与驿丞核对使团住宿清单,桌上摆着刚绘制的《驿馆安防图》,连走廊的炭盆位置都标注着 “每一个时辰添炭一次”。“沈副营将,欧洲使团的女贵族卡洛琳公主要求单独住观景房,还想今日参观技艺学堂,说想看看大明冬日的工匠作坊。” 驿丞躬身禀报,双手冻得发红。
沈知薇点头,提笔在清单上批注:“观景房加设两层棉帘,安排内卫组 10 名留守队员值守,门窗加装暗锁;技艺学堂那边让赵小匠提前烧好地龙,准备新造的连弩与步枪模型,切记不可展示核心构造,暖炉要离模型远些。” 刚交代完,李颖身着银色鳞甲走进来,甲胄上的冰棱尚未化尽,鬓边沾着雪沫:“沈副营将,猎鹰营已将使团护送至城外,按您今早辰时初的飞鸢指令,沿途设了五个了望哨,每个哨位都备了姜茶。”
“辛苦李营将了。” 沈知薇递过画像,指尖因握笔有些发凉,“这是王指挥使签发的可疑人员名录,刚通过快马驿站送来(昨夜亥时从锦衣卫总署发出,今晨辰时到)。另外,陈猛的猛虎营五日前已过山海关,昨日通过飞鸢传信报了位置,今明两日就能到辽东,弹药补给车走的是破冰官道,八日能到,后勤部那边已用飞鸢确认发车。” 李颖接过画像,指尖划过名录:“放心,猎鹰营的人都揣着暖手炉值守,认熟了画像,绝不让可疑人员靠近驿馆。”
巳时?辽东宁远卫海岸(当日)
寒风卷着碎冰拍击礁石,藏锋队边军组 300 名外派队员趴在沙丘后的避风处,身上盖着厚毡毯,十连发步枪对准海面。留守的 200 人则在营地加固防御,新改良的连弩架在土墙上,箭囊里的弩箭沾了薄霜,士兵们不时呵气暖手。营地角落的高杆上,挂着枭龙卫专用的信号风筝,随时准备传递战况。
队长张毅紧握着望远镜,镜片上蒙了层薄雾,他用袖口擦了擦,见三艘挂着黑帆的快船正冲破薄冰驶来 —— 正是夜枭营暗探昨日通过飞鸢通报的海盗船。“等他们靠岸三十步再开火!别浪费子弹!” 张毅低声下令,队员们纷纷打开步枪保险,手指在扳机上搓了搓取暖。
海盗船渐渐靠近,甲板上的海盗裹着破旧棉袍,举着火铳,叫嚣着冲向滩涂,脚下的冰碴咯吱作响。“开火!” 张毅一声令下,步枪齐鸣,前排海盗应声倒地,余下的人慌忙退回船上,船桨划碎了海面的薄冰。“换连弩压制!” 张毅高喊,营地的连弩同时发射,十支弩箭精准穿透船帆,快船瞬间失去动力,在冰面上打转。
就在此时,远方传来马蹄声 —— 夜枭营抽调的 1000 名侦查兵赶到,马蹄踏碎薄冰,手中的步枪形成第二道火力网,海盗们见状,纷纷跳水逃窜,冰冷的海水瞬间没过大腿。“立刻放飞捷报鸢!” 张毅对信号兵喊道,信号兵迅速解开风筝,绑上 “击溃海盗,头目逃窜” 的简讯,风筝迎着寒风升空,直奔京城方向。
巳时?京城技艺学堂
赵小匠穿着新制的锦袍,外罩棉背心,正给卡洛琳公主展示连弩模型。作坊里地龙烧得正旺,墙壁上挂着晾晒的兽皮,模型按一比二缩小,保留了十连发装置,却去掉了核心的弹簧部件。“这连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射程可达八十步,是后勤部入冬后新改良的,箭杆裹了桐油,不怕受潮结冰。” 赵小匠演示着上弦动作,手心冒了汗,“我们还有更厉害的十连发步枪,冬天也能正常使用,可惜是军用装备,不便展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