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55 章:械改初成提效率?矿启船发拓新篇
嘉靖元年(1525 年)?七月初
辰时·京城军工总院,东侧的锻造工坊内一片火热 —— 首台适配柴油的核心锻造机已完成改造,正发出平稳的轰鸣声,赵小匠带着工匠们围在机械旁,仔细记录着运转数据,陆砚昭也特意前来查看改造效果。
“国公您看,这台锻造机改造后,用柴油驱动,火候能稳定控制在 1200℃左右,比之前用煤炭时的温差缩小了近 100℃,锻打的枪管不仅更平整,还能减少三成的锻造时间,” 赵小匠指着从机械中取出的半成品枪管,语气难掩兴奋,“而且柴油燃烧时烟少,工坊里的能见度比之前高多了,工匠们操作也更安全。咱们按这个标准改造,剩下的 4 台锻造机和 3 台机床,月底前就能全部完工。”
陆砚昭伸手触摸枪管,感受着均匀的温度,点头赞道:“很好!改造效果比预期的还好。你安排人把这半成品枪管送去测试场,看看强度和精度是否达标,若是合格,就可以批量生产,优先供应东瀛的移民护卫和水师。对了,延绥镇送来的原油,每日提炼的柴油够不够这台机械使用?”
“够的!延绥镇现在日产量 30 石原油,咱们每日能提炼出 15 石柴油,这台锻造机每日只用 2 石,剩下的足够后续改造的机械使用,还能储备一部分应对突发情况,” 赵小匠递过产量报表,“而且咱们还优化了提炼装置,现在汽油、柴油的分离效率又提高了一成,浪费的原油比之前少多了。”
此时,一名工匠匆匆跑来汇报:“赵总匠、国公,‘1911 式’手枪的首批样品已完成测试,射程 80 步,能击穿两寸厚的榆木板,后坐力比之前小了不少,完全符合实战需求,今日就能启动批量生产,每月能产出 200 把!” 陆砚昭眼中闪过欣喜:“好!让工部尽快起草公文,将首批 100 把‘1911 式’手枪运往东瀛,交给沈军,让他加强移民护卫的训练,确保鹿儿岛的安全。”
巳时?西北延绥镇猛火油基地,扩建工程已顺利完工 —— 新增的 2 口油井正稳定开采原油,工人们将原油装入密封陶罐,再由马车运往京城,顾宸正带着内卫组百户赵武、稽查组百户秦峰检查产能情况。
“柳明,新油井的日产量如何?” 顾宸走到一口新油井旁,问雄狮营参将柳明。柳明笑着回应:“回主将,新油井日产量各 15 石,加上之前的 20 石,现在每日能开采 50 石原油,比预期的 30 石还多!咱们已增加了 20 辆运油马车、100 个密封陶罐,确保每日的原油都能及时装车,不会积压。”
赵武指着远处的运输队伍:“主将您看,今日的 50 石原油已全部装车,共 10 辆马车,每辆马车配 5 个陶罐,由 20 名内卫组士兵护送,已与沿途边军哨站对接好,确保五日内能抵达京城军工总院。而且咱们还在储存罐旁加了防雨棚,就算下雨也不会影响原油储存。”
秦峰则递过徭役管理台账:“扩建后咱们新招募了 50 名徭役,现在共有 200 名徭役,分工更细了 ——80 人负责油井开采,60 人负责原油装罐,60 人负责运输工具维护,薪资都按每日 100 文足额发放,没人有怨言。还有 100 名徭役申请了长期留任,咱们已与他们签订了用工文书,每月 10 两月银,负责油井的日常维护。”
顾宸看着忙碌却有序的基地,心中满是欣慰:“咱们虽不负责提炼,但只要把原油开采好、运输好,就是在为大明的工业发展出力。现在产能提升了,京城的机械改造、武器生产都能更顺利,咱们要继续保持,不能出半分差错。”
午时?东瀛鹿儿岛,田埂上的稻苗已长至一尺高,进入灌浆期,嫩绿的稻穗随风摇曳,萧策与武田信长、阿古拉正带着农夫们查看稻苗长势,同时筹备秋收事宜。
“萧先生,您看这稻苗长得多好,比咱们在辽东种的稻子壮实多了,七月中旬肯定能丰收,” 阿古拉蹲下身,轻轻抚摸稻穗,“咱们已准备好了镰刀、谷筐,还搭建了 10 座临时晒谷场,就等秋收了。而且咱们还组织了 50 名女真族汉子、30 名长门部族民众,组成了秋收队,到时候能加快收割速度。”
武田信长补充道:“咱们还在谷仓旁挖了排水沟,防止下雨积水,影响粮食储存。另外,萨摩部族的残余乱兵已被咱们清理干净,鹿儿岛现在很安全,秋收时不用担心有人骚扰。”
萧策点头,话锋一转:“秋收筹备的同时,咱们还要启动银矿勘探 —— 京城已派来 10 名采矿工匠,今日就能抵达鹿儿岛,他们带来了改良的采矿工具,咱们要配合他们去雾岛山脉勘探银矿。阿古拉,你选 20 名女真族汉子,武田首领,你选 10 名长门部族的精锐,一起护送工匠去勘探,确保他们的安全,也防止其他部族觊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