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间弥漫着潮湿与陈旧气息的出租屋,已是傍晚。铅灰色的云层低垂,酝酿着又一场夜雨,将窗外城中村的杂乱轮廓晕染得模糊不清。屋内没有开灯,昏暗的光线从糊着报纸的窗户缝隙挤进来,勉强勾勒出家具的轮廓,也映照着林风脸上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凝重。
会展中心那三道如同实质的视线,依旧像冰冷的蛛网黏附在他的感知边缘,时刻提醒着他那脆弱的伪装已然千疮百孔。账号解封带来的短暂慰藉,早已被更深的危机感冲刷得一干二净。他坐在吱呀作响的旧木椅上,面前桌上放着那个刚刚取回的、强制要求佩戴的“智能工牌”,冰冷的金属外壳在昏暗中泛着微光。
【物品深度扫描完成。确认内置非公开协议后门,具备实时定位(精度±3米)、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心率、体温、体表电导率)、环境声波采集(有效半径5米)及环境光线感应功能。数据上传格式与‘观测者’低级监测节点部分兼容,上传频率:每30秒一次。】SYS-07的汇报冰冷而详尽。
一个精致的囚笼项圈。以“奖励”和“优化”为名。
林风拿起工牌,指尖传来金属的凉意。他不能拒绝,拒绝意味着引起平台(或者说其背后的“观测者”?)的进一步怀疑。但他也不可能任由其监控。
“能干扰吗?”他在心中默问。
【可执行方案:生成持续性低强度白噪音覆盖声波采集模块;模拟标准人类生命体征波动曲线覆盖生理数据;定位信号可进行周期性微小坐标偏移(模拟GPS正常漂移),避免触发异常警报。需消耗基础能量维持。】
“执行。”林风没有犹豫。他将工牌塞进工服内侧一个特制的、衬有微弱信号屏蔽材料的口袋里,虽然无法完全阻断,但配合系统的干扰,足以将监控效果降到最低。
做完这一切,他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站起身,准备去接点自来水喝,目光无意间扫过房门底部与地面的缝隙。
那里,靠近门槛外侧的水泥地上,似乎有一个不起眼的、新鲜的划痕。
他动作一顿,警惕心瞬间提起。他悄无声息地靠近房门,没有立刻打开,而是俯下身,仔细查看。
那不是普通的划痕。是一个用白色粉笔简单勾勒出的图案,线条潦草却特征鲜明——一个抽象的狐狸侧脸,尖耳朵,狭长的眼睛,带着一丝狡黠与神秘。
“银狐”的标记!
林风的心脏猛地一跳。“摇篮”崩溃前,“银狐”曾留下过几个紧急联络方式,这个狐狸图案代表的是最高优先级,意味着有极其重要且紧急的情报。
地点是……他迅速回忆着对应的暗号指示——废弃的临江西站地铁通风口,那个早已停用、被遗忘在城市角落的地下设施。
时间?图案右下角有三道短促的刻痕,代表三小时内。
现在距离他发现图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去,还是不去?
“银狐”的目的始终不明,是敌是友难以界定。但在目前这种被三方势力盯上、信息严重匮乏的绝境下,“银狐”可能是唯一一个能提供关键信息的渠道。风险巨大,但潜在的收益同样诱人。
林风只犹豫了不到十秒。
他迅速换上另一套深色的旧衣服,将必要的物品塞进背包,看了一眼窗外愈发阴沉的天色,毫不犹豫地拉开房门,身影如同融化的阴影,悄无声息地滑入昏暗、嘈杂的楼道,没有惊动任何邻居。
他没有使用任何交通工具,完全依靠双腿和对城市巷陌的熟悉,在渐起的夜雨中穿行。他专挑最偏僻、监控最少的小路,时而穿越晾满衣物的天台,时而钻过锈蚀的铁丝网破洞,动作敏捷得像一只真正的夜行动物,最大限度地规避着可能存在的眼线。
一小时后,他抵达了位于城市边缘、被杂草和废弃建材包围的临江西站旧址。曾经的候车大厅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在凄风苦雨中如同巨兽的骨架。他按照记忆中的方位,找到了那个隐藏在巨大混凝土基座下方、被蔓藤部分掩盖的通风口栅栏。栅栏上的锁早已锈蚀,被他用巧劲轻易掰开。
一股混合着铁锈、陈年灰尘和地下潮湿气息的冷风从洞口涌出。里面是深不见底的黑暗。
林风没有打开任何光源,凭借着超越常人的感官和SYS-07提供的微光增强视界,矮身钻了进去。通风管道内部空间比想象中宽敞,但布满了厚厚的积尘和蛛网。他小心翼翼地前行,脚步声被松软的灰尘吸收。
向下行进了大约五分钟,前方出现一个较为开阔的岔路口,这里曾经可能是一个维护平台。一丝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能量波动,从左侧的黑暗角落传来。
林风停下脚步,全身肌肉绷紧,幽能在体内无声流转,蓄势待发。
“你来了。”一个低沉、略带沙哑的女声从黑暗中响起,没有一丝预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