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短暂停歇,铅灰色的云层依旧低垂,仿佛酝酿着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林风没有返回出租屋,电动车在潮湿的街道上拐了个弯,驶向了临江市图书馆的方向。“解密者”提供的线索像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他。市图书馆地下密档室,那里可能藏着揭开“远星号”乃至“织网者”计划的关键。
图书馆那庄重而略显陈旧的主楼在望,与不远处充满现代感的市档案馆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气氛似乎更加沉静,但也潜藏着“解密者”所言的、被“观测者”严密看守的机密。
他没有贸然接近主入口,而是将车停在相邻街区,利用【星图导航】和【能量感知】,如同最耐心的猎手,开始远距离观察图书馆的能量场。
【环境扫描:临江市图书馆。表面能量场稳定,符合公共设施特征。】
【深度扫描:检测到地下存在多重能量屏蔽层,结构复杂,与‘观测者’高级防御协议特征匹配度85%。】
【发现异常:地下能量场存在细微但持续的‘织网者’惰性能量渗透痕迹,来源不明,似乎试图绕过屏蔽。】
【警告:图书馆周边区域,‘观测者’常规监控节点密度高于基准值37%,存在至少三个移动巡逻单位(能量特征:训练有素,非普通保安)。】
果然戒备森严。不仅“观测者”重兵把守,连“织网者”也在尝试渗透?这更说明地下密档室里有值得它们觊觎的东西。
硬闯是下下策。他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和理由进入,至少是接近那个区域。
“解密者”提到了“特定权限”。什么样的权限能够接触“远星号”的未公开资料?研究人员?历史学者?还是……具有某种特殊背景的人?
林风回想起之前送餐到历史档案馆的经历,那位老研究员提到“远星号”时,似乎将其归为需要特定申请才能调阅的“内部资料”。或许,他可以利用一下李博士和那个“研究项目”的幌子?
一个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风险很高,但值得一试。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李博士的电话。
“李博士,您好,我是林风。”
“林先生?考虑好了?”李博士的声音依旧温和。
“是的,博士。我决定参与您的研究项目。”林风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带着下定决心的郑重,“不过,在正式开始前,我有个不情之请。上次在历史档案馆送餐,偶然听到一些关于一艘叫‘远星号’的旧船的事情,勾起了我一些……模糊的童年记忆,好像我爷爷当年就在港口工作,可能和这艘船有点关联。这让我心里一直有点……耿耿于怀。我想在配合您研究之前,能不能先去图书馆查查这方面的公开资料,了却这桩心事,也好更专注地投入项目?”
他编造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带着个人情感色彩的借口,将“远星号”与他自身联系起来,并暗示这有助于他“调整状态”,符合之前李博士的期望。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在评估这个请求。林风能听到细微的键盘敲击声。
“可以理解,林先生。追寻家族历史,是人之常情。”李博士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理解,“市图书馆的历史文献部确实收藏了一些旧港区的资料。这样,我会以研究院的名义,为你开具一份临时查阅证明,权限可以接触到部分非敏感的内部资料。你直接去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找一位姓王的主任,他会接待你。”
“太感谢您了,李博士!”林风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
“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希望你能尽快了却心事。证明我会发到你手机上。”李博士顿了顿,语气如常地补充道,“对了,图书馆有些区域涉及机密,请不要随意走动,遵守规定。”
“一定,您放心。”
挂断电话,林风嘴角勾起一丝冷意。李博士答应得如此爽快,甚至主动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临时查阅证明”,这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他们显然也想借他的手,去探查“远星号”的线索,或者观察他接触这些信息后的反应。
几分钟后,一份带有临江市高等研究院电子印章和二维码的临时查阅证明发送到了他的手机。
足够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着,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有点拘谨、前来查资料的年轻人,迈步走向图书馆主入口。
有惊无险地通过安检,在历史文献部,他顺利找到了那位面容严肃、戴着金丝眼镜的王主任。王主任核验了他的电子证明,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但没有多问,只是公事公办地指示了一名工作人员带他去指定的阅览区。
他被带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摆放着老旧报刊和微缩胶卷阅读器的区域。工作人员为他调取了几大本厚重的、封面印着“临江港航日志(1970-1985)”的合订本,以及一些相关的剪报汇编。
“您要的关于‘远星号’的公开资料都在这里了。请遵守阅览规定,不要损坏资料。”工作人员交代了一句便离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