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榜一张,天下震动。大兴城的十二座城门之上,都张贴了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联合署名的海捕文书。文书以最严厉的措辞,将崔喜钟及其党羽定性为“乱国妖人”,将其罪行昭告天下,并附上了由宫廷画师根据描述绘制的崔喜钟画像。
消息如燎原之火,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茶馆酒肆的说书人,添油加醋地讲述着“妖人崔喜钟吸血练功,忠臣周尚书泣血告状”的故事;往来的商旅,将这份官方通缉令带到了最偏远的州县。朝廷的强势介入,让这场本属于江湖范畴的恩怨,瞬间升级为一场席卷天下的正邪之战。
各地的官府,在接到了八百里加急的朝廷公文后,以前所未有的雷霆之势行动起来。原本对江湖纷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州官县令们,如今将清剿崔喜钟及其党羽的据点,当成了最重要的政绩。一时间,无数隐藏在市井、山林的外围势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官兵的马蹄声,踏碎了许多邪魔外道的美梦。
而江湖世界,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江湖,早已不是那个江湖了。
少林寺,达摩院。须发皆白的方丈,手持那份由朝廷专使送来的圣旨,口宣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降妖除魔,本是我佛门分内之事。朝廷有旨,我少林自当顺应天意,为天下苍生,除此大害。”随即,罗汉堂、戒律院高手尽出,组成了少林讨伐队,由十八棍僧为先锋,下山而去。
武当山,紫霄宫。掌门清虚道长抚着长须,看着山下云海翻腾,缓缓道:“崔喜钟倒行逆施,修炼邪功,已是人神共愤。我武当弟子,当持三尺青锋,荡尽天下不平事。”武当七子领命,率领门下精锐,剑出武当,响应号召。
除此之外,天下第一大帮丐帮,更是发挥了其无与伦比的情报优势。帮主亲自下达“打狗令”,天下数十万丐帮弟子,化作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搜寻崔喜钟等妖人的踪迹。一时间,崔喜钟势力的藏身之处,不断被揭露出来。
在此背景下,一个名为“正道联盟”的组织,应运而生。灵鹤山,作为最早与崔喜钟结下死仇的门派,自然成为了联盟的重要一员。
冯谚诰站在山门前,看着络绎不绝的武林人士,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三个月前,他还在为门派的生计发愁;而现在,每天都有数十拨人前来拜访,其中不乏一些久居深谷的成名高手。冯谚诰当即召集门下所有弟子,并派人广邀各路豪杰,于灵鹤山共商讨伐大计。
“师父,昆仑派掌门到了!”弟子的通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冯谚诰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迎了出去。只见一个身着白衣的老者,背着一柄长剑,正站在台阶下打量着山门。看到冯谚诰,老者拱手笑道:“冯宫主,别来无恙?”“司空掌门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冯谚诰连忙还礼,将人往里请。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上演无数次。峨眉派的女侠们带着剑匣而来,点苍派的剑客们背着长刀而至,甚至连久居海外的蓬莱岛主,也带着弟子跨海而来。灵鹤山的客房早就住满了,后来的人只能在山腰搭起帐篷,五颜六色的帐篷沿着山路铺开,远远望去,像一条彩色的长龙。
周怀瑾,作为周尚书之子,周握瑜之兄,他本身就代表着这场战争的“大义”。议事厅里,周怀瑾坐在主位旁边的椅子上,手里摩挲着那柄“惊鸿”剑。剑身微凉,映出他年轻却带着几分疲惫的脸。自从弟弟惨死、父亲病倒,他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面对这些成名已久的武林前辈,他没有丝毫怯场,言谈举止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周贤侄,”昆仑派掌门司空图抚着胡须,“如今崔喜钟已成天下公敌,我等忝为正道,自当同心协力,共讨此獠。只是这联盟之事,还需选出一位盟主,方能号令群雄。”众人纷纷点头,目光不自觉地投向周怀瑾。论身份,他是忠臣之后;论仇恨,他与崔喜钟有不共戴天之仇;论武功,他虽年轻,却已能与成名高手过招。更重要的是,他的存在,让这场讨伐有了“师出有名”的大义。
“各位前辈谬赞了。”周怀瑾站起身,拱手道,“晚辈资历尚浅,不敢当盟主之位。只是家父与舍弟的血海深仇,晚辈不敢或忘。若各位信得过晚辈,晚辈愿为先锋,冲锋在前!”“好!”人群中有人喝彩,“周贤侄有此担当,我等佩服!”“我提议,就由周贤侄担任先锋使!”“同意!”“附议!”议事厅里响起一片赞同声。冯谚诰看着周怀瑾,眼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个年轻人,已经准备好了。
三日后,灵鹤山下。数万武林人士齐聚,各色旗帜在风中飘扬。少林的“佛”字旗,武当的太极旗,丐帮的打狗棒旗,还有各门各派的旗号,汇成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周怀瑾身着白衣,手持“惊鸿”剑,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诸位英雄!”他的声音清亮,穿透了嘈杂的人声,“崔喜钟残害忠良,为祸江湖,如今更是勾结奸佞,妄图颠覆我大隋江山!今日,我等在此结盟,共讨此獠,为天下苍生,除暴安良!”“除暴安良!”“诛杀崔喜钟!”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得山谷嗡嗡作响。周怀瑾拔出长剑,剑尖直指苍穹:“出发!”浩浩荡荡的队伍开始下山,马蹄声、脚步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他们兵分几路,向着崔喜钟的据点进发,一场席卷天下的正邪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