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的朱漆大门前,林书澜早已红着眼眶等候。
看到姜巍带着一双儿女走来,她再也忍不住,快步上前将姜临月紧紧搂进怀里,
指尖抚过女儿略显消瘦的脸颊,泪水汹涌而出:
“我的月儿,可算把你盼回来了!
娘天天数着日子,就怕你在北诏受委屈、受伤害……”
姜临月轻轻拍着母亲的背,声音柔软:
“娘,我没事,就是让您担心了。
您看,大哥也回来了,就是还需要好好静养。”
林书澜这才转向姜临风,看着儿子手臂上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心疼得直抹眼泪,
又拉着姜巍的手絮絮叨叨,满是久别重逢的欢喜。
二哥姜临舟从翰林院赶来时,正好撞见这一幕。
他走上前,看着妹妹眼中沉淀的坚定与从容,语气满是骄傲:
“小妹,你在边境的事,京中人人皆知。
你研制药剂、闯雪山取药引,连陛下都称赞你是‘护国神医’,为兄真是为你骄傲!”
一家人说说笑笑走进府中,屋内的暖意,暂时驱散了外界的暗流。
皇宫御花园的庆功宴上,灯火如昼,丝竹声悠扬,可热闹的表象下,却藏着无数双暗藏心思的眼睛。
皇帝坐在主位上,看着阶下的众人,突然开口:
“此次根除瘟疫,不仅姜家有功,昭阳公主与苏家二小姐苏玲珑,亦有大功。”
他看向沈昭阳,语气温和:
“昭阳,你在城外隔离营连续一月,日夜寻找抑制瘟疫的辅药,
还牵头协调粮草、搭建保暖帐篷,让数千流民免于冻饿,这份功劳,朕记在心里。
特赏你黄金五百两、云锦百匹,赐‘长宁公主’封号。”
沈昭阳起身谢恩,声音清亮:
“谢父皇隆恩。
为民分忧,本就是女儿的本分,不敢居功。”
她的话赢得了百官的赞赏,可淑妃看向她的眼神,却多了几分冷意。
沈昭阳与姜临月交好,两人联手,无疑会成为三皇子争储路上的阻碍。
皇帝又看向角落里的苏玲珑,继续说道:
“苏玲珑,你在隔离营亲自治病救人,一月内救治了三百余名轻症患者,
还提出‘分区域诊治’的法子,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特赏你白银三百两、名贵药材若干,允许你随时入太医院查阅典籍。”
苏玲珑起身行礼,语气平静:
“臣女谢陛下隆恩。
能为抗疫出一份力,是臣女的荣幸。”
她的目光不动声色地扫过全场,注意到苏芷依的座位空着。
这位姐姐称病缺席,恐怕是怕在宴上被追问瑶光阁的旧事,也怕面对自己这个“不听话”的妹妹。
淑妃见状,端着酒杯走上前,先是对沈昭阳说了几句祝贺的话,随即话锋一转,看向姜临月:
“姜小姐与昭阳公主素来交好,此次又一同立下大功,真是难得。
只是不知,宸王殿下对二位的功绩,可有什么评价?”
她刻意提起萧清霁,就是想暗示两人与宸王勾结,引起皇帝的忌惮。
姜临月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从容:
“淑妃娘娘说笑了。
臣女与昭阳公主只是各司其职,所做一切皆是为了百姓,与宸王殿下无关。
殿下近日深居简出,臣女自归来后,尚未与殿下见过面。”
一旁的三皇子萧云澈立刻附和,语气带着试探:
“姜小姐太过谦虚了。
如今姜家声望日隆,昭阳公主又得陛下器重,若是你们两人联手,在朝中的影响力,恐怕无人能及。
只是不知,你们对日后的朝政,可有什么想法?”
沈昭阳立刻接话,语气不卑不亢:
“三哥多虑了。
昭阳与姜小姐只想做好自己的事,守护百姓安宁,从无干涉朝政的想法。
父皇圣明,百官尽职,这才是大晟之福。”
两人一唱一和,巧妙避开了萧云澈的陷阱。
女眷席上,惠贵妃看着沈昭阳与姜临月备受瞩目,眼中满是妒火;
萧语柔更是气得指尖发白。
同样是皇室贵女,自己只能在宫中无所事事,而沈昭阳却能得封“长宁公主”,姜临月更是被万民爱戴,这让她如何甘心?
趁着众人举杯的间隙,萧语柔端着酒杯走到姜临月身边,脚下“不慎”一滑,手中的酒水朝着姜临月的淡紫色朝服泼去:
“哎呀!姜小姐,实在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她以为这样能让姜临月当众出丑,却没想到姜临月早有察觉。
姜临月轻轻侧身,同时伸手扶住萧语柔的胳膊,语气温和:
“公主不必自责,想来是地上铺了锦毯,有些滑。
您小心些,别摔着了。”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既避开了酒水,又给了萧语柔台阶下,反而显得萧语柔小家子气。
周围的女眷们纷纷称赞姜临月气度不凡,萧语柔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只能悻悻地回到座位。
宴会过半,姜临月、沈昭阳借口更衣,悄悄来到偏殿,谢流云与萧清霁早已在殿中等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