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书瑶从富昌县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一纸初步的合作意向,更是一种外交上的突破和自信。青岚县不再是被孤立和觊觎的肥肉,而是拥有了与邻县平等对话、互通有无资格的潜在伙伴。这个消息在县衙内部传开后,众人精神都为之一振。
外部压力暂缓,沈逸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部的深化治理和即将到来的秋收盛典上。
土豆的丰收已是定局,但传统作物粟米、黍子的长势也因水利的初步修缮和相对安定的环境而远胜往年。沈逸决定,将这次秋收庆典办得比土豆丰收祭更为隆重,不仅要庆祝粮食满仓,更要借此机会,全面展示青岚县数月来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凝聚人心,塑造全新的县域认同。
庆典的筹备工作在宁清漪的总揽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水泥广场被清扫得一尘不染,插上了更多的彩旗。学堂的孩子们在楚潇潇的指导下,排练着简单的歌舞和朗诵。巡检司的兵丁在赵虎的带领下,负责场地安全和秩序维护,他们崭新的钢刀和挺括的号服,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柳书瑶则统筹着物资和奖赏,准备在庆典上对修路、垦荒、工坊建设中的优秀者进行公开表彰。
而沈逸,则着眼于更深层次的东西。他深知,物质的丰富固然重要,但精神的凝聚和体魄的强健同样不可或缺。借着庆典的东风,他推出了两项新的举措。
第一,是成立“青岚县讲习所”。由他本人、宁清漪以及陈书吏等有学识者轮流主讲,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解读朝廷新政(由沈逸“加工”过的),可以是宣讲农事新法(结合系统知识),也可以是普及卫生常识(芸娘提供素材),甚至可以是讲述历史故事、英雄传奇(苏小蛮对此很感兴趣)。讲习所面向所有百姓,每旬一次,旨在开启民智,统一思想。
第二,则是推行“民兵操练法”。沈逸以加强地方自保、辅助巡检司为由,要求各乡、各村,在农闲时节,组织青壮年进行简单的军事操练,由巡检司派员指导。操练内容主要包括队列、号令识别以及简单的长矛刺杀技巧。此举一方面可以潜在提升全县的军事动员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基层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这两项举措在庆典筹备期间一经宣布,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讲习所让普通百姓有了接触“学问”的机会,倍感新奇与荣耀。而民兵操练,则让习惯了散漫的农人们既感到些许负担,又隐隐有一种被重视、被组织起来的力量感。
秋高气爽,天公作美。秋收盛典当日,青岚县城万人空巷,齐聚水泥广场及周边新修的道路。广场中央,金黄的粟米、火红的高粱、饱满的豆类与那标志性的、堆积如山的土豆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的丰收画卷,视觉冲击力无比强烈。
沈逸携七位夫人登台,接受了万民的欢呼。他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讲话,总结了数月来的成就,感谢了所有人的付出,并展望了更加美好的未来。随后,盛大的游行开始。
走在最前面的是巡检司的仪仗队,钢刀映日,步伐铿锵。
紧随其后的是各乡推荐的丰收代表,捧着沉甸甸的谷物,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接着是工坊区的代表,抬着新打造的精美农具和一块象征性的钢锭。
蒙学堂的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裳,唱着嘹亮的歌谣,引得众人纷纷喝彩。
甚至还有一队由老石匠和泥瓦匠组成的队伍,扛着水泥抹子、耐火砖,展示着建设者的荣光……
游行队伍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行进,所到之处,欢呼雷动。百姓们看着这支由士兵、农夫、工匠、学子组成的队伍,深切地感受到,青岚县已经不再是那个死气沉沉、任人欺凌的贫瘠之地,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整体!
宁清漪看着这井然有序、热情洋溢的场面,看着身边夫君挺拔自信的身影,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她悄悄握住了沈逸的手,低声道:“夫君,这便是你想要的盛世之基吗?”
沈逸回握住她微凉的手,感受着掌心传来的细腻与坚定,微微一笑:“这只是开始,清漪。我们要建的,是一个人人能吃饱穿暖,有书读,有尊严,外敌不敢欺的……新青岚。”
【叮!成功举办大型盛会,极大提升凝聚力与区域认同,声望+600!】
【叮!接收到来自“宁清漪”的深度共鸣与情感依赖,声望+25!】
苏小蛮今日没有跟在沈逸身边,而是带着一队女兵(她最近从流民和本地女子中招募了一些身手敏捷、胆大心细者,组建了女子侦察队),穿梭在人群外围,警惕地巡视着。她的目光如同鹰隼,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的迹象。看到庆典顺利进行,百姓欢腾,她嘴角也忍不住上扬,但握着腰间短剑(沈逸用第一炉钢为她打造的那把)的手,却始终没有放松。
柳书瑶则在后台忙得不可开交,清点、分发着各类奖赏物资,确保承诺落到实处。她的精明与高效,确保了庆典的每一个环节都顺畅无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