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竹编灯笼将暖黄的光洒在朱红封面的纪念册上,陈曦指尖划过烫金的晕染云纹,缓缓翻开第一页。当那张简陋小院的初创照片映入眼帘时,她紧绷的嘴角微微颤动,原本含笑的眼眸瞬间蓄满了泪光。这不是悲伤的泪,而是沉淀了三年风雨与荣光后,被岁月与情谊唤醒的、最滚烫的感动。
泪光闪烁:那些藏在时光里的艰难与坚守
翻到“初心启程”章节,陈曦的目光停留在那张泛黄的创业计划书便签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仿佛让她回到了三年前那个深夜——出租屋里,她对着电脑屏幕反复修改方案,窗外是寂静的夜色,手里的咖啡早已凉透,心里却燃着一簇不肯熄灭的火苗。“再难也要坚持”,这五个字像是穿越时空的回响,让她想起当时被老艺人拒绝、被市场冷落的日子。
当看到赵村长贴在页面上的干枯竹丝,陈曦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她清晰地记得,那是她第一次学编竹篮,笨拙的手指被锋利的竹丝划出道血口,疼得她下意识扔掉了竹丝。赵村长没说话,只是默默捡起竹丝,用砂纸打磨光滑,再手把手教她如何避开竹丝的毛刺。“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固执了,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来受这份罪。”陈曦轻声呢喃,泪水滴落在纪念册的纸页上,晕开一小片痕迹。
翻到“风雨同舟”章节,那张深夜开会的照片让她鼻头一酸。仿冒风波最严重的时候,订单量骤减,合作方纷纷解约,团队成员也陷入了自我怀疑。她记得沈亦舟红着眼眶说“要不我们放弃吧”,记得林砚舟沉默地翻看仿冒产品,记得自己强撑着镇定召开会议,心里却早已乱成一团麻。而纪念册里的U盘,记录着他们跑遍十几家科技公司、反复测试区块链溯源系统的日夜,那些被拒绝的委屈、熬夜的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滚烫的泪水。
“原来你们都记得。”陈曦看着沈亦舟写下的寄语,泪水模糊了视线。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团队的“主心骨”,必须坚强、必须扛住所有压力,却忘了身后的伙伴们,一直默默记着她的付出与不易。苏医生那句“你总说要照顾好大家,却常常忘了照顾自己”,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触碰着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她再也忍不住,肩膀微微颤抖起来。
赵村长悄悄站在不远处,看着流泪的陈曦,心里满是心疼。他想上前递纸巾,却被林砚舟拦住:“让她好好哭一场吧,这些年,她太累了。”庭院里的竹编风铃轻轻作响,像是在温柔地安慰着这个一路披荆斩棘的姑娘。
破涕为笑:那些刻在记忆里的温暖与荣光
泪水渐渐止住,陈曦吸了吸鼻子,擦干眼角的泪痕,继续翻看纪念册。当翻到“创新突破”章节,看到智能竹编光影灯首次点亮的照片时,她突然破涕为笑。
照片里,赵村长看着墙面流动的竹纹光影,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像个好奇的孩子;林砚舟扶了扶眼镜,嘴角带着不易察觉的笑意;沈亦舟兴奋地跳了起来,举着手机不停拍摄。这一幕让陈曦想起当时的场景——经过二十多次调整,智能竹编光影灯终于成功点亮,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挫折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纯粹的喜悦与激动。
“当时你还说,这玩意儿比过年放烟花还好看。”陈曦笑着呢喃,指尖轻轻拂过照片里赵村长的笑脸。旁边林砚舟修改了八次的纹样设计稿,让她想起两人为了适配芯片,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样子,如今想来,那些争执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翻到“荣光绽放”章节,斩获“东方匠心奖”的照片让她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颁奖典礼上,六人穿着融合非遗元素的正装,站在领奖台上,手中的获奖证书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记得当时陈词时的紧张与激动,记得台下传来的阵阵掌声,记得下台后赵村长紧紧握住她的手,说“小陈,我们做到了”。
最让她忍不住笑出声的,是粉丝来信里的可爱片段。有小学生用稚嫩的笔迹写道:“陈曦姐姐,你的智能竹编灯太神奇了,我现在睡觉都要开着它,感觉像住在竹林里一样!”还有粉丝分享自己用非遗小物装饰房间的照片,配文“每天看着这些非遗产品,心情都变好了”。这些温暖的反馈,像一束束阳光,照亮了她的心房,让她笑得眉眼弯弯。
当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团队最新的合影时,陈曦的笑容格外灿烂。照片里,六人围坐在竹编光影灯下,身边是智能非遗展品,身后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从容与坚定。周教授写下的“并肩同行,未来可期”,像是对这段旅程的最好总结,也让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真情相拥:时光为证,情谊长存
陈曦合上纪念册,抬头却发现,赵村长、林砚舟、沈亦舟、苏医生、周教授正站在不远处,温柔地看着她。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