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暗箭惊魂破迷局 孤城风雨待援军
章台殿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那支从暗室射出的冷箭带着破空的锐啸,直指异人胸口。陈墨瞳孔骤缩,几乎是凭着本能扑了过去,用肩膀狠狠撞在异人身上。
“噗嗤——”
箭尖擦着异人肋下滑过,深深钉在龙椅的扶手上,箭尾的雕翎还在剧烈震颤,箭杆上涂的幽蓝毒液顺着木纹缓缓渗出,蚀出一小片焦黑的痕迹。
“护驾!护驾!”
殿内的侍卫反应过来,纷纷拔刀护在异人周围。陈墨扶着惊魂未定的异人后退几步,目光死死盯着暗室的入口,那里的门缝已经闭合,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搜!”异人的声音因愤怒和后怕而颤抖,“给朕把暗室翻过来,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刺客找出来!”
侍卫们蜂拥冲向暗室,金属碰撞声和木板碎裂声此起彼伏。蒙骜却站在原地未动,只是微微垂着眼帘,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唯有紧握的拳头上暴起的青筋,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蒙将军,”陈墨的声音冰冷如刀,“你似乎一点也不惊讶?”
蒙骜缓缓抬头,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刚毅:“陈太史说笑了,老夫只是在想,刺客竟敢在章台殿行刺,定然是吕不韦的死士,想趁机搅乱咸阳。”他转向异人,单膝跪地,“君上受惊,是老夫护卫不力,请君上降罪。”
异人捂着肋下的擦伤,看向蒙骜的目光充满了复杂。刚才那一瞬间,他也看到了蒙骜脸上那抹诡异的笑容,心中的信任早已动摇。但此刻吕不韦大军压境,咸阳城内能调动的兵力几乎都掌握在蒙骜手中,他不能在此时翻脸。
“将军起来吧,”异人强压下心中的疑虑,“此事怪不得你,是朕大意了。当务之急是守住咸阳,击退吕不韦。”
蒙骜起身时,眼角余光与陈墨对上,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碰撞出无声的火花。陈墨知道,蒙骜绝不会善罢甘休,暗室的刺客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更凶险的阴谋。
侍卫们很快从暗室出来,为首的队长跪在地上,脸色惨白:“君上,暗室里空无一人,只有一扇通往宫墙外的密道,出口处发现了几具黑衣人的尸体,都是被灭口的,手里还握着吕不韦相邦府的令牌。”
又是吕不韦的令牌。陈墨心中冷笑,蒙骜的手段倒是干净利落,每次都能把脏水泼到吕不韦身上。
“哼,果然是吕不韦的人!”异人怒极反笑,“他以为杀了朕,就能窃居大秦的江山?太天真了!”他转向蒙骜,“蒙将军,朕命你即刻调动全城守军,关闭城门,加固防御,绝不能让吕不韦的叛军踏入咸阳一步!”
“臣遵旨!”蒙骜领命而去,转身时步伐沉稳,看不出丝毫破绽。
待蒙骜离开,陈墨立刻对异人道:“君上,蒙骜不可信!暗室的密道只有历代秦王和极少数重臣知道,吕不韦的死士绝不可能轻易找到,定是蒙骜暗中指引!”
异人疲惫地靠在龙椅上,肋下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朕知道,但现在不能动他。吕不韦大军明日就会抵达咸阳城外,蒙骜若反,我们腹背受敌,必死无疑。”他看着陈墨,“陈太史,你有什么办法?”
“唯一的办法是等。”陈墨沉声道,“臣已经让石匠带着密信前往蜀地,请李冰将军即刻率军北上。李将军麾下的蜀兵虽不如蒙骜的边军精锐,但都是经历过都江堰工程的硬汉,熟悉山地作战,只要能赶到咸阳,定能牵制蒙骜。”
“李冰……”异人喃喃道,“但愿他能及时赶到。”
夜色像一块沉重的黑布,笼罩了整个咸阳城。城墙上的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火龙,映照着士兵们警惕的脸庞。蒙骜站在北门的箭楼上,望着远处黑暗中隐约可见的灯火——那是吕不韦大军的前锋已经抵达渭水南岸,正在扎营。
“将军,”副将低声道,“按照计划,今夜三更打开北门,放吕不韦的先锋入城?”
蒙骜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抚摸着腰间的佩剑。这把剑是昭王所赐,陪伴他征战了四十余年,剑鞘上的纹路早已被磨平。他想起年轻时昭王对他说的话:“蒙氏世代为秦将,当以忠勇为本,若有二心,天地不容。”
“再等等。”蒙骜的声音有些沙哑,“看看李冰的动静。陈墨那小子狡猾得很,说不定早就派人去蜀地搬救兵了。”
副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将军不是说,李冰在蜀地根基未稳,不敢轻易离开都江堰?”
“世事难料。”蒙骜望着咸阳宫的方向,那里的灯火依旧明亮,“尤其是陈墨,总能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
太史令署的灯也亮了一夜。陈墨没有睡,他正和文枢署的学者们紧急赶制一批特殊的竹简——上面用“仓颉新体”刻着“同心守咸阳”五个大字,还附有简单的注解,用六国文字分别书写。
“天亮后,让墨家弟子把这些竹简分发到各坊市,”陈墨对石匠道,“告诉百姓们,吕不韦叛乱是为了一己私利,只会让咸阳陷入战火。只有同心协力守住城池,才能保住家园,才能让‘书同文’的好日子早点到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