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方太傅他们看完后,李晏问方太傅:
“太傅,你觉得这些答卷如何?”
方太傅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平心而论:
“这些答卷称得上优秀。”
李晏再问了其他官员,大家的回答同方太傅的回答差不多。
李晏这才道:
“孤也认为这些答卷称得上优秀,只是孤看着这些答卷却糊涂了。
三日前,孤得知刘成玄参加秀才科考试的答卷被人调换,让他默写考试内容。
虽然不知道刘成玄当时默写出来的内容是否就是他参加科考的内容,但孤觉得刘成玄默写出来的答卷还不错,想着不能埋没了人才,因此特意求了母皇,请母皇恩准他参加殿试。
只是没想到,叶采成这些答卷竟然与孤三日前看到的刘成玄默写出来的答卷有不少相同之处。
这到底只是巧合还是有人剽窃?”
在场的官员没一个傻,听了李晏的话还有什么不明白?
这次科考,不仅是刘成玄的答卷被人换了、叶采成的答卷也被人换了。
而叶采成还剽窃了刘成玄的观点。
毕竟,如果不是剽窃了刘成玄观点的话,没必要换他的答卷,因为秀才科的录取并没有人员限制,只要过了五策都能录取。
只是能过五策的人少之又少!
只是,皇太女拿不出实打实的证据证明叶采成的答卷被换,也没有实足的证据证明叶采成剽窃,所以才选择在殿试时质疑。
李晏不管在场的官员们想什么?她拿出刘成玄三日前默写的答卷。
“这是刘成玄三日前默写的答卷,孤瞧着文风与他今日殿试的文章相同。
但叶采成的文章,像是换了个人写的。
太傅,你觉得呢?”
方太傅接过刘成玄三日前默写的答卷看了起来。
看完后,方太傅道:
“这些文章与刘成玄今日的文章倒是文风一样,写作手法也相同,通顺、流畅。”
“那太傅觉得叶采成呢?”
方太傅沉吟了一下:
“说起来,叶采成今日殿试的文章与他参加秀才科考试的文章差距是有些大。
他今日写的文章辞藻华丽,但观点未落于实处、表述得也不甚清楚。
而他参加秀才科考试的文章言辞简明达意、思路清晰且大胆。
不过,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你们也看看。”
最后一句话是对其他阅卷官员说的。
大家都将文章作了对比,得出的结论和方太傅差不多。
只是,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文章中是有些观点一样,但没有证据证明叶采成是剽窃,更没有证据证明叶采成的答卷被人换了。
至于刘成玄,倒是没人怀疑他剽窃。
毕竟,是他的答卷被人换了,还换成很普通的文章。
而他今天殿试还考了第三名。
见阅卷官员们心中都有了答案,李晏笑着对吏部尚书道:
“像叶采成这样有争议的考生,吏部在进行考核时应该会慎重吧?”
吏部尚书是鸿儒先生的二弟子,与方太傅一样是维护琼皇的官员,在李晏有理的情况下,自然不会驳李晏。
“殿下说得没错,像叶采成这样有争议的考生,吏部在进行考核时会慎重。”
李晏的视线看向吏部叶侍郎。
叶侍郎不等李晏询问,主动说道:“臣听殿下的。”
叶侍郎虽然也是叶氏一族的人,但他与叶无涯关系好,算是李晏一派的人。
在事实面前,他不会为叶采成开脱。
李晏之所以如此,并不是要针对某一个人、也不是要维护某一个人,她是要告诉朝廷官员:
她不会容忍科举舞弊!
哪怕是没有证据,她也有办法让那些舞弊的考生入不了仕!
这也是李晏认识到科举的重要性,才想让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她不想以后的科举只是流于形式,或者被世家、权贵把持。
见事情已了,琼皇开口道:
“既然大家没有争议,朕就点方伯严为状元、龚见全为榜眼,但探花……”
说到这里,琼皇略停了一下:
“虽然诸卿评了刘成玄第三名,但是他毕竟是得了恩准才参加的殿试,点他为探花不合适。
不如就点了第四名为探花,刘成玄名列第四。”
琼皇的话说完后,在场官员齐齐说道:“陛下英明。”
宣布完后,琼皇带着李晏走了。
琼皇走后,大家齐齐向方太傅贺喜:恭贺方氏一族出了万华国第一任状元。
也向在场的另一位庄姓官员贺喜:恭贺他侄子中了探花。
至于第二名榜眼,在场的官员无一人认识。
……
殿试的结果很快就张榜公开,除了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外,其余人均赐二甲进士。
下一个朝会日,陛下在紫宸殿召见状元、榜眼、探花。
另外由礼部出面,在皇城南郊的曲园宴请全部进士。
张榜这一日,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整个皇城弥漫在淡淡的花香之中。
这是万华国第一次出状元,皇城的百姓不管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要到榜单下瞻仰一番,沾沾喜气。
同时还想着是不是也要送家中儿子去书院读书?
龚见全和刘成玄也去看了榜单。
见到两人名字都在榜单上,互相道贺“恭喜”。
龚见全:“我这次能中榜眼,其实还是沾了考题的光。”
龚见全家是临安大富商,家中几代从商,作为嫡子,他读书的同时也接触了家中生意。
因此这次殿试考题“如何发展万华国的经济、让朝廷增加财税收入?”倒让他有较多的发挥空间。
“见全兄说哪里话,还是你得有真才实学才行。”
两人互夸时,一个人过来朝龚见全和刘成玄行礼:“我家主子想见二位。”
两人不明所以:“你家主子是?”
“我家主子在清芬楼设宴,给二位道喜,二位去了就知道我家主子是谁?”
清芬楼以精致菜肴和优雅环境闻名,消费不低,是皇城贵族最喜欢的酒楼之一。
两人对视了一眼,跟随来人去了清芬楼。
来人将二人带到了清芬楼一个包间。
包间内坐着两个人,都在十七、八岁左右。
喜欢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后,皇太女一心事业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