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子楼藏身点的空气仿佛凝固的沥青,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桌上那本微缩版《三国演义》在昏暗的灯光下,如同一个散发着不祥气息的潘多拉魔盒。
青云、阿来、小黄围桌而坐,脸色都异常凝重。罗马的介入、“裁缝”的预警、罗家深不可测的背景……这一切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他们心头。
“破解相册,必须立刻破解相册!”青云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这是我们手里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筹码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本微缩《三国演义》摊开,旁边放着那本记录着地点标记和诡异代码的深蓝色相册。阿来拿出一个高倍放大镜,小黄则准备好了纸笔,准备记录。
对照工作繁琐而细致。需要将相册每一页照片上的细节标记,与《三国演义》特定回目空白处的针孔代码对应起来。
“第一张,望江楼石刻,‘丙-7’…”青云念出相册上的信息。
小黄快速翻到《三国演义》对应回目(根据之前周明华含糊的提示和针孔分布大致推断),用放大镜仔细寻找空白处的针孔。
“找到了!…针孔排列是:左上、中右、左下…”小黄一边看一边念,阿来则在纸上快速记录下一组由点和横线组成的符号。
“第二张,老城墙砖标记,‘戊-4’…”
“针孔:右上、左下、中下…”
……
时间在高度紧张和专注中一分一秒流逝。窗外天色渐渐泛白,筒子楼里偶尔传来其他住户早起的声音,更衬得他们这个房间如同风暴眼中诡异的寂静。
破解过程并不顺利。针孔的排列组合看似有规律,却又极其晦涩,像是某种古老的密码或者坐标转换。他们尝试了多种常见的密码本对应方式,都无法得出有意义的数字或地点。
“妈的!这老东西弄的什么鬼画符!”阿来烦躁地挠着头,纸上已经写满了各种尝试失败的代码组合。
青云也感到一阵焦躁和无力感。钥匙就在手中,却找不到那把看不见的锁!
他拿起那本《三国演义》,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的质感。忽然,他的手指在书页的侧面停顿了一下。这些微缩书页因为被掏空藏匿的原因,侧面看起来比正常书页要稍厚一些,但也更加脆弱。
他心中一动,拿起匕首,用极其锋利的刀尖,小心翼翼地去划书页侧面那极其细微的接缝处。他有一种直觉,周柏年如此处心积虑,不会只留下一种解密方式。
果然!在刀尖的轻微划动下,侧面那看似一体的纸张,竟然被他极其小心地揭开了一层薄如蝉翼的、近乎透明的衬纸!
衬纸上,用极细的毛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更小的小楷注解!而这些注解,正是对针孔代码的另一种解读说明!还有一份简短的、似乎是周柏年留下的遗言!
三人顿时屏住了呼吸!
“…余与‘牧羊人’(李景明)共谋此事,本欲…奈何其心渐贪,欲壑难填,且似另有效忠之主…‘罗’字门深似海,余恐遭反噬,故留此后手…针孔之秘,需以《永乐大典》分部索引为钥,对应页码…所得数字,乃蓉城旧坐标系,需换算为今用经纬…藏物之处,不在城内,而在…青城后山…‘听松’石刻下三尺…”
遗言断续,却信息爆炸!
“牧羊人”就是李景明!他果然另有效忠,就是“罗”家! 解密最终钥匙,竟然是《永乐大典》分部索引?! 藏钱地点,在青城后山!“听松”石刻下!
峰回路转!绝处逢生!
狂喜之后,却是更大的难题!
《永乐大典》?!这部旷世奇书正本早已不知所踪,现存副本散落于世界各大图书馆,分部索引更是极其专业的学术资料,让他们这几个江湖人去哪里找?!
“《永乐大典》…这…”小黄一脸绝望,“这比直接去找罗家拼命还难…”
阿来也傻眼了。
青云的眉头紧紧锁死。希望就在眼前,却被一道看似无法逾越的高墙挡住。
就在三人一筹莫展之际——
“咚咚咚。”
极其轻微,却很有节奏的敲门声突然响起。
三人瞬间如同惊弓之鸟,猛地站起,武器瞬间握在手中!阿来无声地贴近门边,透过猫眼向外望去。
只见陈静依旧穿着那身服务员的衣服,神色平静地站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一个…看起来像是外卖的塑料袋?
她怎么找到这里的?!而且在这个时间点?!
青云心中警铃大作,但对陈静数次出手相助的信任感还是压过了警惕。他示意阿来开门。
门打开,陈静闪身进来,目光快速扫过屋内,在看到桌上摊开的书籍和纸张时,眼神没有丝毫意外。
“你怎么…”青云刚开口。
陈静却直接将那个塑料袋放在桌上,从里面拿出来的,根本不是食物,而是一本厚重、陈旧、散发着浓郁樟木和旧纸气息的线装书!
书的封皮上用古朴的字体写着:《永乐大典摹本辑佚·分部索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