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南仲压低声音:本相确有条奇计,就不知将军...话音未落,帐外突然传来战马嘶鸣。夜风卷着黄河水汽扑进帐内,吹得烛火剧烈摇晃。
刘光世与耿南仲相处多日,深知这位耿相公足智多谋,当即眼睛一亮,急切道:耿相有何高见?
耿南仲捋须道:本相之计,是要刘将军调集军中所有霹雳炮,轰击黄河北岸堤坝!只需炸开一道缺口,黄河之水必将淹没北岸。届时柴贼大军即便不被尽数淹没,也将陷入 之中,犹如当年关云长水淹七军之局!
此言一出,刘光世顿时脸色大变。
炸毁黄河大堤,水淹北岸?
这计策未免太过狠毒......刘光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此刻终于明白耿南仲为何要问他有无胆量。此举不仅能淹没柴皓兵马,更会殃及黄河北岸无数州县百姓。届时必将生灵涂炭,流民遍野。
黄河一旦决堤,受灾百姓恐达数百万之众,波及之地何止千里!
即便是刘光世这般克扣军饷、 士卒的将领,听闻此计也不禁喉头发紧,冷汗涔涔。若真依计而行,虽可轻易剿灭柴皓,却要背负百万条人命的千古骂名。
到那时,天下人的唾骂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
刘光世虽非善类,但面对如此滔天罪孽,终究不敢轻易应承。他深知即便立下大功,也难逃朝中言官弹劾——大宋虽有不杀士大夫之规,对武将却从不手软!
耿南仲见其犹豫,淡然一笑:本相明白此计令将军为难。但富贵险中求,成与不成,全在将军一念之间。
这番话又让刘光世心思浮动。若非顾忌骂名与朝廷问罪,他倒真想一试。北岸百姓生死,与他何干?
耿相,此事关系重大!如此毒计恐伤数百万生灵,若朝中大臣群起攻之,末将莫说立功,只怕性命难保!
刘光世缩了缩脖子,显是胆怯。
耿南仲意味深长道:刘将军多虑了,朝中为何要弹劾你?
北岸那些人的死活,关刘将军和我们大宋什么事?
他们早已不是大宋子民,而是投靠柴皓的叛贼!
刘将军炸毁堤坝,水淹北岸,既能除掉柴皓,又能消灭数百万背叛朝廷的逆贼,朝廷只会嘉奖,怎会怪罪?
耿南仲轻蔑一笑,仿佛数百万条性命不过是尘埃般微不足道。
况且本相身为监军,刘将军的功过本相都要分担一半。若真会获罪,本相也难逃责罚。本相敢献此策,就是确信陛下和朝廷只会龙颜大悦!
泱泱大国,子民无数,我大宋还怕没人吗?此番在河北清出空地,反倒能让官员士绅欢喜地兼并田产。到时候他们感激还来不及,怎会弹劾?
这番话语如同恶魔低语,不断蛊惑着刘光世。他本就不是良善之辈,先前犹豫不过是怕担罪名遭朝廷处置。
如今听这位东宫旧臣分析得头头是道,顿时放下心来。若能水淹柴皓大军,不费一兵一卒立下大功,他刘光世必将名震朝野!
就算背负些骂名又如何?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好!就依耿相之计!刘光世终于下定决心,不过听说柴皓军中也有霹雳炮,若他们以牙还牙轰击南岸...
耿南仲嗤笑道:将军多虑了。那柴皓自诩仁君,最重虚名。南岸百姓在他眼里都是未来子民,就算知道我们要水淹北岸,他也绝不会效仿——否则他那的幌子可就保不住了!
此言一出,刘光世再无顾虑。
刘光世一声令下,命全军将霹雳炮集中对准对岸河堤。炮手们听闻此令,个个面如土色,踌躇不前。这些普通士卒都明白此举会带来何等灾难。
将军,一旦开炮,黄河北岸将成 ,百姓尽成鱼虾,我等必遭万世唾骂!几名将领额头青筋暴起,挺身进谏。
那些是柴贼治下的贱民,与我大宋何干?开炮!刘光世冷着脸断然下令。
见炮手们仍迟疑不动,刘光世厉声喝道:来人!把这些抗命之徒拿下!说罢亲自抄起火把,点燃一门霹雳炮引线。
炮弹出膛,却因未校准而提前在水中炸开。
北岸柴皓闻声冷笑:刘光世这厮竟想决堤灌城,当真禽兽不如!随即下令:凌振,瞄准敌营炮位还击,注意避开堤岸。
凌振得令,迅速调整炮口。虽相距六七里远超寻常霹雳炮射程,但柴皓军中的火炮早已突破时代局限。
当炮弹破空声传来时,刘光世心头剧震。这位以腿快着称的将门之后,当即抛下火把夺路狂奔。
刘光世认为霹雳炮的准度并不理想,就像他刚才发射的那一炮,偏离河岸十多丈远,需要反复调整才能找准目标。
对面的柴皓军营中的霹雳炮,想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在敌军完成炮击调试前,刘光世完全有充足的时间撤离到安全区域。
况且双方相距六七里之遥,即便柴皓的霹雳炮射程足够,这么远的距离想要精准命中也是极为困难的。
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多次校准,足够让刘光世安然脱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