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主公定下婚期在一月后,小姑如今装扮,是否过早?”
经曹操与荀彧商定,曹舒与荀采的婚期定于一月后的吉日。
自得知消息,荀采日日精心装扮。
她本就容色倾城,奈何对手亦非庸脂俗粉。
王元姬获封诰命夫人,地位直逼正室,
与荀采的较量尚未落幕。
荀采笑答:
“公达,小姑须得多试,才知大婚当日戴何发簪最佳。”
“况且,绝不能输给王家那丫头!”
荀攸暗自摇头。
女子间的争胜之心,他始终难解。
此刻,许昌王朗府中亦上演相似场景。
王元姬试遍锦衣华服,仍觉未尽完美。
与荀彧的肃穆不同,
王朗性情豁达,竟在一旁替孙女参谋。
见王元姬搁下蓝裳,王朗递过一件粉衣道:
“元姬,祖父以为,你不该舍本逐末。”
荀采英气逼人,而你温婉可人,不如穿得更柔美些,过门后舒公子定会对你宠爱有加。
王元姬浅笑应下,心底却仍存着与荀采一较高下的念头。
这场较量不止关乎她们二人,更牵动着荀家与王家,乃至河南世家与青徐世家的暗流之争。
这时代不似后世,世家嫁女,嫁妆便是脸面。荀彧与王朗为女儿备下的,皆是倾尽家底的重礼。
而曹舒此刻正与郭女王、张菖蒲、孙尚香、关银屏等美妾嬉戏。
正室之位仅属王元姬,其余人只能为妾。待曹舒登基,她们或可晋为妃嫔。
众女娇媚,纵是曹舒也需稍作休整。
晚膳后,又一位佳人登门,曹舒于院中相迎。
……
益州,成都。
十五岁的刘禅身着新制龙袍,在诸葛亮搀扶下缓缓坐上龙椅。
刘禅何以突然称帝?
一切始于江夏之战。
刘备战死,蜀军覆没,益州局势急转直下。
比起原本历史,刘备在益州的根基更为薄弱——未取汉中,未服世家,内忧外患。
若江夏之战得胜,或可扭转乾坤,但刘备败了,连带益州精锐葬送沙场。
益州世家蠢动,就连旧部也心生疑虑。
蜀地众人并不清楚刘备建立的基业还能维持多久。
在这危急时刻,诸葛亮、赵云等人挺身而出,扛起重任。
诸葛亮以刚柔并济的手段稳定局势。
他给予益州世家承诺,又向追随刘备征战的将领们保证北伐的决心。
诸葛亮郑重宣告,即便刘备已逝,他仍将带领众人扛起复兴汉室的大旗。
尽管手握大权,诸葛亮始终恪守臣节,对刘禅执主公之礼,尽心教导,期望他能继承刘备遗志。
刘禅的能力暂且不论,但短期内蜀汉的重担全落在诸葛亮肩上。
为提振士气,诸葛亮组建新军,再次向南中各部示好。
尽管带来洞主、金环三结等人曾坑害刘备,但蜀地仍需南中的人力资源。
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孟获率先响应,派弟弟孟优率五千蛮兵支援成都,并协助修缮通往蜀地的官道。
此举虽非孟获深谋远虑,但对南中发展大有裨益。
不久后,益州得知刘协遇害的消息,人心惶惶。
尽管刘协并非雄主,但他终究是汉室正统的象征。
他的死,犹如汉室覆灭的丧钟。
为安定人心,诸葛亮果断宣称刘协死于曹操之手,并拥立刘禅继位,延续汉室正统。
这一举措,与历史上的应对如出一辙。
虽然刘备已不在,但诸葛亮凭借过人的才智,依然制定了应对之策。
于是,年仅十五岁的刘禅登基称帝!
诸葛亮被刘禅册封为丞相。
赵云及刘备集团的其他文臣武将也纷纷得到晋升。
……
此刻,望着端坐龙椅的刘协,诸葛亮眼中滑落两行清泪。
他多么希望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是主公刘备!
可惜,天人永隔。
刘备战死于江夏之战,诸葛亮只能继承他的遗志,继续为复兴汉室而奋斗。
“相父,您怎么哭了?”
刘禅见诸葛亮落泪,关切地问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拭去泪水,答道:“陛下不必担心,老臣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今日是陛下登基之日,除了册封百官外,还需尽快选定皇后。”
刘禅闻言,脸上浮现一丝苦涩。
他对女子并无太大兴趣,反倒更痴迷于斗蛐蛐之类的玩乐。
或许是年纪尚小,他对选后一事并不期待,索性全权交给相父安排。
原本历史上,刘禅的皇后应是张星彩。
但如今张星彩已被曹舒带回曹营,即将成为其侧室,自然无法再嫁刘禅。
诸葛亮深谋远虑,明白皇后人选必须能稳固益州世家。
因此,他决定从益州大族中挑选。
尽管张松此前在汉中之战中被俘,但张家仍是益州前三的世家。
在诸葛亮的安排下,张松的侄女将成为刘禅的皇后。
很快,大朝会结束。
刘禅正式登基为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