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赛一路高歌猛进的那不勒斯,此刻把目光转向了另一条战线——意大利杯。
春日的意大利迎来了杯赛的关键阶段。
上赛季,那不勒斯时隔二十多年再次捧起意大利杯,而如今,随着江辰的加盟,圣保罗球场有了新的故事。
联赛的激烈角逐暂时放下,蓝衣军团将目光投向另一条战线——意大利杯,他们要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
奥林匹克——这座混合了大理石、铁与怒吼的巨大碗状场馆——今夜像一头醒来的古兽。
红与黄的旗帜顺着转角看台层层铺陈,鼓点压在胸口,空气里是烟火、汗水、以及决定命运的味道。
托蒂、德罗西的名字一遍遍滚过看台的口号;
蓝色客队区收得很紧,却在每一次鼓点落下时齐声回应。
意大利杯半决赛,奥林匹克体育场。
裁判一声短哨,比赛开始。
第4分钟,罗马先亮刀。
托蒂从左内侧拿球,脚背卷出一记标志性的斜传,拉梅拉斜插到右肋,凌空垫给禁区里的奥斯瓦尔多。
帕奥洛·卡纳瓦罗横移晚了半步,幸好德桑克蒂斯倒地把球拍出底线。
角球罚出,马尔基尼奥斯顶偏。
那不勒斯依旧稳扎稳打,回过身来就把节奏放慢,尝试把球权从罗马的气势里“拽”回来。
第11分钟,江辰第一次背身接球。
因勒一脚压到弧顶,他迎球而立,背后是紧紧贴住的卡斯坦。
以往他会第一时间用右脚去拨,想用速度把人“卸”掉——今天没有。
他左脚把球“踩住”,脊柱先转、肩再摆,整个人在对手胸口的压力下像螺旋一样慢慢转出半身位,左脚面把球轻搓到右肋空当。
这个微小的弱脚第一触,正是这段时间他在铁笼小空间里练了上千次的动作。
卡斯坦重心被拽走,哈姆西克顺势前插成了“第三人”,脚背一撩再分右侧。马乔套上,不停球传中,禁区中路的潘德夫后脚跟一磕把球让过,后点的卡列洪推射——斯特克伦堡用脚把球挡出。
圣保罗来的客队区仍然爆出一阵掌声。
第19分钟,罗马凌厉的反击。
德罗西在中圈拿下一点,直塞切进肋部,拉梅拉突到禁区线,左脚搓远角,球擦柱而出。
贝尼特斯挥手示意收、再收。那不勒斯把阵型压得更紧,把江辰留在中线附近当“钉子”。
第24分钟,比分被撬开。
因勒在中场右侧切出一脚穿透球,江辰再度背身接应,这回布尔迪索上抢。
他没有硬扛,而是把球护在脚底下等布尔迪索贴紧——节奏感应在他脑子里“咔”一声合拢,他知道对手要伸脚了。
右肩一沉,左脚背把球往内扣了四十五度,布尔迪索重心被带飞,德罗西补位被哈姆西克挡了一下,江辰顺足把球“塞”进肋部,左脚,正好落到潘德夫的跑动线路。
潘德夫抬头一看,第一时间斜传过顶。卡列洪后点前插,在斯皮纳佐拉身前半步把球捅进远角——0:1。
助攻虽然写在潘德夫名下,但整条线路是江辰用背身、弱脚、第三人配合“织”出来的。
罗马如同被点了火。
第31分钟,托蒂在左翼和皮亚尼奇打了一个二过一,踩线倒三角回做,德罗西跟上重炮,球打在布里托斯腿上变线,德桑克蒂斯飞身扑住。
第37分钟,奥斯瓦尔多回撤拉出那不勒斯后防,皮亚尼奇直线打穿,拉梅拉从卡纳瓦罗身后抹进,禁区右侧小角度抽近柱,1:1。奥林匹克的声浪像掀掉了屋顶。
被扳平那一刻,他快速招手,示意队友“靠近”。
第41分钟,他在中线附近“骗”出了一次黄牌:先背身顶住布尔迪索,假装想转身,脚底把球轻轻开出半米,等后者伸腿把他从侧后“挂倒”。
犯规、黄牌、任意球。
那不勒斯把罗马逼回了自己的三十米区——这不是表演,这是他学会让对手犯错的一小步。
中场1:1。
易边后,罗马把节奏再度提上来,托蒂开始更多在左路拿球内切,皮亚尼奇自由地漂。
第52分钟,德罗西用一次干脆的铲断从哈姆西克脚下掏走皮球,长传斜找后点,奥斯瓦尔多高高跃起顶偏。
第57分钟,贝尼特斯先动手:因西涅替下体能下降的潘德夫,形成江辰—卡列洪—因西涅的三叉戟,哈姆西克后撤半步掌控节奏。
第63分钟,属于“训练积累”的第二个信号灯亮了。
哈姆西克在左侧吸走两人,回做给弧顶的江辰。布尔迪索又来,德罗西同时上夹。江辰没有再“硬转”,而是把球停在脚前二十公分,让球始终在自己的“伞”里,左脚小拨、右脚小推,硬生生在两人的夹缝里“搓”出一个传球角度——传的不是直线,是斜刺,沿着德罗西脚面内侧“绕”过去,钻到肋部的走廊。因西涅像甩鞭一样突然加速,从斯皮纳佐拉身后“穿”出,面对门将小角度横敲,卡列洪包抄推空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