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不是教科书,是每个人的“生命使用说明书”
酒局上的场面永远在上演极致反差:隔壁桌的老张端着白酒杯横扫全场,从开席喝到散场面不改色心不跳,临走还能清晰报出明天要开的三个会议,连服务员递来的账单都能快速核对出小数点后两位;
而斜对面的小李,仅仅是抿了一小口啤酒,脸颊就瞬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耳朵也跟着发烫,没过三分钟便头晕眼花,手指捏着酒杯都开始发颤,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心里还在默念“早知道就装病不来了”。
你是不是也曾在心里嘀咕:同样是碳水化合物发酵的液体,为啥有人喝着是琼浆玉液,越喝越精神,有人喝着却像穿肠毒药,一口就“缴械投降”?
更气人的是,老张隔天还能准时出现在晨跑队伍里,小李却要在家躺一天缓解宿醉,这差距简直比隔着一条银河系还大。
饭桌上的“香菜之争”更是能轻易划分阵营,甚至能让多年的好友在火锅店里“反目成仇”。
有的人吃火锅必须铺满香菜,从锅底沸腾的第一秒就把香菜往锅里丢,煮到软塌塌才肯捞起,拌面条时少了它就觉得嘴里没味,连喝豆腐脑都要淋上两大勺香菜碎,一边嚼一边直呼“香菜在手,美味我有,没了香菜,吃饭都像少了灵魂”;
可另一些人只要闻到香菜味就浑身难受,仿佛鼻子被塞进了装满肥皂水的瓶子,夹一筷子入口更是如同在啃一块刚切开的、还带着滑腻泡沫的肥皂,那股冲鼻的“怪味”让他们恨不得立刻冲进洗手间漱口三分钟,甚至会偷偷把碗里的香菜挑出来埋在米饭底下——不是怕浪费,是怕多看一眼都要反胃。
更神奇的是,这两类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都觉得对方的味觉出了问题:爱香菜的人拿着香菜叶凑近对方鼻子,一脸“你快闻闻这神仙香味”的期待,厌香菜的人却连连后退,仿佛在躲避什么洪水猛兽;
厌香菜的人试图解释“这就是肥皂味啊”,爱香菜的人却皱着眉反驳“你怕不是味觉失灵了吧”,最后只能不欢而散,各自捧着符合自己口味的碗埋头苦吃。
减肥路上的悲欢离合,更是把人与人的差异演绎得淋漓尽致,堪称一部“人间真实”的纪录片。
有的人天天奶茶火锅炸鸡轮番上阵,下午三点还会准时点一份芝士蛋糕当下午茶,晚上熬夜追剧时薯片坚果不离手,可体重秤上的数字却始终稳定在理想区间,甚至偶尔还会往下掉两斤,堪称“干吃不胖”的天选之子,每次晒美食照片都会配文“对不起,吃太多又瘦了”,气得减肥党想把手机摔在地上;
而有的人明明已经把“管住嘴迈开腿”刻进DNA,早餐是无糖豆浆配水煮蛋,连蛋黄都不敢多吃一个,午餐是清水煮菜配一小块鸡胸肉,油盐都只敢放一丢丢,晚餐只敢喝一碗不加糖的杂粮粥,外加每天雷打不动绕着小区跑五公里,跑完还会做半小时拉伸,可体重秤上的数字依旧纹丝不动,甚至偶尔还会悄悄上涨半斤,每次称重都像在开奖,结果永远是“谢谢参与”,让人忍不住怀疑人生:难道自己喝的凉水都自带热量?是不是连呼吸都会长胖?
更扎心的是,减肥党好不容易瘦了两斤,结果一顿正常的饭吃下来,体重又立刻反弹回去,那种绝望感,比考试挂科还让人崩溃。
除了这些常见场景,生活里还有很多“看不懂”的差异,就像老天爷悄悄给每个人发了不同的“人生剧本”。
有的人天生头发浓密乌黑,留长发扎马尾能粗得像小鞭子,随便剪个短发都显得蓬松有型,哪怕熬夜熬到凌晨三点,头发也不会掉几根;
可有的人年纪轻轻就面临“地中海”危机,发际线一年比一年往后退,额头越来越宽,洗头时地漏里全是头发,吹头发时梳子上也缠满发丝,每次照镜子都要感叹“我的头发去哪了”,只能偷偷买生发水,甚至考虑戴假发片。
有的人倒头就睡一夜无梦,不管是在嘈杂的火车上,还是在办公室的折叠床上,只要脑袋碰到枕头,不出五分钟就能发出均匀的呼吸声,醒来后神清气爽,仿佛充饱了电;
可有的人却被失眠折磨得辗转反侧,躺在床上数羊数到一万只,脑子里还在想“明天要交的报告还没写”“昨天跟同事的争执是不是自己错了”,好不容易熬到凌晨有点困意,闹钟却响了,只能顶着黑眼圈起床,一整天都昏昏沉沉,像踩在棉花上走路。
还有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也天差地别:有的人感冒发烧时吃一片青霉素,第二天就能好转;
可有的人只要碰一点青霉素,皮肤就会立刻起红疹,严重时还会呼吸困难,必须立刻去医院急救。
在学习上,差异更是明显:有的人数学逻辑思维超强,解起微积分来如鱼得水,复杂的公式看一眼就能记住,做起应用题来思路清晰,每次考试都能拿满分;
可语文却总在及格线徘徊,写作文像挤牙膏,阅读理解永远答不到点子上,连背古诗都要背十遍才能记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