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9年初秋,非洲埃塞俄比亚奥罗米亚州的金矿项目现场,雨季刚过的草原上还沾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成片的金合欢树舒展着枝叶,远处的长颈鹿悠闲地啃食着树叶。高小凤穿着轻便的卡其色工装,与穆卡、埃塞俄比亚矿业部长格塔丘一同站在“生态采矿示范区”的观景台上,俯瞰着下方有序运转的采矿现场——没有传统矿场的尘土飞扬,只有几台静音采矿车沿着预设路线缓慢行驶,车身的绿色涂装与草原的色调融为一体。
“高总,奥罗米亚州的金矿资源丰富,却因为担心破坏森林和草原生态,一直没能合理开发。”格塔丘指着远处的原始森林,语气里满是期待,“当地村民大多靠放牧为生,收入微薄,孩子们连像样的学校都没有。你们提出的‘生态采矿+社区共建’模式,真的能既保护生态,又改善村民生活吗?”
高小凤笑着指向观景台下的生态缓冲带:“格塔丘部长,您看,我们在采矿区周边设置了3公里宽的生态缓冲带,种植了当地原生的金合欢树和猴面包树,这些树木不仅能固土防沙,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采矿设备采用的是‘低噪音液压系统’,运行时的噪音低于50分贝,不会惊扰草原上的斑马和长颈鹿。更重要的是,我们采用‘充填采矿法’,将采矿产生的废石加工成充填材料,回填到采空区,避免地面塌陷,保护草原地貌。”
项目负责人邓工拿着社区规划图走过来,补充道:“在社区共建方面,我们已经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了一所可容纳500名学生的小学,配备了电脑教室和图书馆,下个月就能开学;同时在建的还有一座医疗站,会聘请中国医生来坐诊,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此外,我们优先招聘当地村民,目前矿区的300名员工中,有80%是奥罗米亚州的居民,每月工资是他们之前放牧收入的3倍。”
格塔丘接过规划图,翻到“长期发展计划”章节,当看到“项目运营后,每年将提取10%的利润用于社区发展,包括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畜牧养殖合作社”时,他激动地握住高小凤的手:“‘中国方案’不仅考虑了当下,还为我们规划了未来!有了学校和医疗站,有了稳定的工作,我们的村民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未来我们还要和同凤集团合作,在其他矿区推广这种模式,让更多人受益。”
就在埃塞俄比亚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时,北美洲墨西哥的“锂矿+储能”综合项目传来好消息——同凤集团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与锂矿开采项目成功并网。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的锂矿现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储能电池柜整齐排列,与远处的光伏板形成呼应,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储能数据:“当前储能容量80%,可满足矿区3天的用电需求,多余电力已输送至周边城镇。”
墨西哥能源部长罗德里格斯站在储能站中控室,看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惊叹道:“之前我们担心锂矿开采会消耗大量电力,影响居民用电。你们的‘光伏+储能’系统,不仅解决了采矿用电问题,还能为周边城镇供电,每年能减少35万吨碳排放!更难得的是,这种全钒液流电池的使用寿命长达20年,还能回收再利用,完全符合我们‘绿色能源转型’的规划。”
项目技术负责人吴工指着电池柜解释道:“我们的储能系统还搭载了智能调度算法,能根据用电需求自动调节充放电量。比如白天光伏发电量充足时,多余电力会储存到电池中;晚上采矿用电高峰时,电池会自动放电,确保电力稳定供应。目前我们已经和墨西哥国家电力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这种储能系统推广到墨西哥的其他矿产项目。”罗德里格斯当即表示,将同凤集团的储能技术纳入墨西哥“国家新能源战略”,共同推动墨西哥的能源转型。
时间来到2050年春天,刚果(金)卡莫托矿区的“青年技术创新中心”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时刻——卡隆加团队研发的“矿渣综合利用技术”获得了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技术奖”。在颁奖典礼上,卡隆加穿着深色西装,手里拿着获奖证书,激动地说:“这项技术能将矿渣转化为建筑材料、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原料,实现100%的矿渣利用率。从最初的‘矿渣改良土壤’到现在的‘全产业链利用’,我们每一步的进步,都离不开‘中国方案’的支持和指导。”
高小凤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颁奖典礼,看着台上的卡隆加,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卡隆加时,他还是个在矿渣堆旁捡矿石的孩子,眼神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环保技术专家,用自己的技术改变着非洲的面貌。
这一年夏天,联合国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全球资源治理50周年峰会”,来自193个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全球资源治理的发展历程,规划未来方向。峰会上,“全球矿业环保联盟”发布了《2050全球矿业绿色发展愿景》,提出到2050年,全球80%的矿业项目实现碳中和,90%的矿渣得到综合利用,发展中国家矿业技术人才数量翻一番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