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荣航天纪念周”闭幕后的第十天,高小凤的专机正穿梭在印度洋上空,前往大洋洲P国参加“全球生态修复成果展”。舷窗外,落日熔金,将海面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成群的座头鲸在船舷不远处嬉戏,喷出的水柱在夕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高小凤指尖摩挲着胸前新增的“星辰守护者”信物——这枚由“共荣一号”飞船残骸锻造的银色徽章,边缘刻着9名航天员的姓名缩写,冰凉的金属触感仿佛还带着太空的余温,让她不禁想起伊万诺夫最后的呐喊,心中满是肃穆与坚定。
就在这时,高小琴手中的加密平板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屏幕上弹出的绿色预警信号如同惊雷,瞬间打破了机舱内的宁静。“高女士,联盟深海监测中心紧急密报!”高小琴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颤抖,指尖因用力而紧紧攥住平板边缘,“我们部署在印度洋中部的‘深海之眼’监测系统,捕捉到海底出现异常地质活动!马里亚纳海沟南部120公里处,检测到连续17次强震,最高震级达8.9级,海床板块位移超过30米,同时伴随大规模甲烷气柱喷发,部分海域海水温度骤升12摄氏度!”
祁同伟迅速调出深海地形图,脸色瞬间凝重如铁:“这片海域是‘全球深海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更是联盟‘深海能源勘探计划’的关键站点!我们在这里部署了3座深海可再生能源平台,还有一支由28艘科考船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正在进行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船上共有1200名来自全球32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更危险的是,海沟深处还设有联盟联合5国建造的‘深海基因库’,储存着全球20万种珍稀生物的基因样本和10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一旦海床坍塌,基因库将被彻底掩埋,后果不堪设想!”
哈立德同步调出相关数据,语气沉重到极致:“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地质活动并非自然现象!海床下方检测到高频电磁信号,疑似有人工触发的定向爆破痕迹,而且甲烷气柱中混杂着人工合成的化学催化剂,能够加速海底冻土融化,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结合南极洲基地查获的资料,这很可能是幕后组织残余势力策划的又一场阴谋,他们妄图通过破坏深海生态和基因库,引发全球性生物链断裂和能源危机,报复联盟对其核心据点的摧毁!”
高小凤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胸前的三十三件信物在机舱灯光下泛着凛冽的寒光。她猛地站起身,指尖重重敲击桌面,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语气斩钉截铁:“立即启动‘深海守护’行动,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灾害扩大!祁同伟,你立刻协调联盟深海救援部队、各国海军,调集所有可动用的深海救援设备——包括12艘‘深海利剑’级救援潜艇、30架‘海燕’型深海直升机、8座可移动深海作业平台,组建深海救援编队,必须在20小时内完成集结;高小琴,联合全球顶尖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组建应急专家组,在8小时内制定出地质稳定方案和人员撤离计划,精准计算海床坍塌范围、甲烷喷发路径,同时立即联系深海考察队和能源平台,启动最高级别撤离预案,务必在36小时内将所有人员安全转移;哈立德,你负责对接周边沿海国家,启动海洋污染预警系统,调集20艘油污清理船、15架海上灭火直升机,在灾害区域外围100海里处待命,应对可能发生的甲烷爆炸和原油泄漏,同时协调国际航运组织,封锁相关海域,禁止任何船舶通行!”
“明白!”三人齐声应答,声音因极致的紧张而带着沙哑,却依旧铿锵有力。机舱内瞬间响起密集的键盘敲击声、通讯指令声与数据传输的蜂鸣声,一场关乎深海生态、与地质灾害竞速的生死救援战,在万米高空正式拉开序幕。
八小时后,联盟深海作战指挥中心在大夏南海某秘密基地启用。这座建在海底50米处的指挥中枢,由特种抗压材料浇筑而成,可抵御10级海底地震,内部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深海监测系统和量子通讯设备。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实时刷新着深海地质活动数据、考察队位置信息和救援编队行进轨迹,红色的预警区域如同墨渍般在海图上不断扩散,每一秒的变化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弦。
全球35个国家的200名顶尖地质学家、180名海洋工程师和60名数据分析师汇聚于此,通过量子通讯实时连线,围绕救援方案展开激烈推演。联盟首席地质学家、来自德国的施密特教授,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地震波曲线,语气急促而坚定:“经过超级计算机模拟推演,此次海底地质活动将引发连锁反应!预计48小时后,海床将发生大规模坍塌,形成直径超过50公里的海底塌陷区,同时触发高达30米的海啸,席卷周边沿海国家!更危险的是,甲烷气柱喷发可能引发海底爆炸,点燃深海油气田,形成持续数月的海上火海,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加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