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的晨雾还没散尽,南坡的树林里就传来了清脆的脚步声。探路队的后生小旺扛着木矛走在前面,鼻尖动了动,忽然停住脚步:“李石哥,你闻,好像有股甜甜的香味?”
李石刚用红布条在一棵橡树上系好标记——昨天在这里发现了一片可食用的“刺嫩芽”,今天打算再往深处探探。听见小旺的话,他也抽了抽鼻子,果然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甜香,混在晨露的湿气里,格外诱人。
“顺着香味找找看。”李石压低声线,手里的弓箭不自觉地握紧。山林里的甜香未必是好事,上次寻月光草时,就是被腐叶的怪味引到了黑毛兽的领地,这次得格外小心。
两人循着香味往树林深处走,越往里走,甜香越浓。走到一片茂密的槐树林时,小旺突然指着头顶的树枝,眼睛瞪得溜圆:“李石哥!你看那树上!”
李石顺着他指的方向抬头,只见一棵老槐树的粗壮枝桠间,挂着一个篮球大小的蜂巢。蜂巢外层是黄褐色的蜂蜡,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上面,泛着温润的光,几十只蜜蜂正围着蜂巢飞旋,嗡嗡声像细碎的铃铛,却不见攻击性——看这蜜蜂的体型和飞行姿态,倒像是性情温顺的中华蜂,而非蛰人的马蜂。
“是蜜蜂巢!”李石松了口气,随即又兴奋起来,“这巢看着不小,里面肯定有不少蜂蜜。咱们村里的糖早就吃完了,要是能把蜂蜜取回去,既能给妇孺们补补,做干粮时加进去也能让口感更好。”
小旺也激动地搓着手:“那咱们赶紧回去报信!不过……这蜜蜂会不会蛰人啊?我小时候被蜜蜂蛰过,疼了好几天呢。”
李石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慌,中华蜂性子温和,只要不主动招惹,一般不会蛰人。但取蜂巢得有技巧,咱们得找懂行的人来,不然既取不到蜜,还得被蛰。”
两人不敢多停留,记下老槐树的位置,匆匆往村里赶。此时村里的采摘队刚准备出发,陆承宇正帮着王婶把竹篮递到马车上,就见李石和小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满是急色。
“将军!李石哥他们回来了!”柱子眼尖,率先喊了一声。
陆承宇迎上去,见两人满头大汗,便问道:“出什么事了?是遇到野兽了?”
“不是!”李石摆着手,咽了口唾沫道,“将军,我们在南坡的老槐树上发现了一个大蜂巢!全是蜜蜂,看着能取不少蜂蜜!”
“蜂蜜?”陆承宇眼睛一亮。淮安城的存粮里确实没有糖,后生们训练时总喊着干粮没味道,要是有蜂蜜,既能改善伙食,还能给受伤的村民补充营养——上次中毒的村民刚好转,正需要些温和的补品。
赵虎刚把巡逻用的弓箭背好,听见“蜂巢”二字,立刻凑过来:“真有蜂巢?我在边关时跟着老猎户取过蜜,用烟一熏,蜜蜂就会飞走,到时候直接把蜂巢摘下来就行,简单得很!”
“赵校尉,这可不能大意。”老茶婆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手里还挎着装满草药的竹篮,“蜜蜂分好几种,要是马蜂的巢,用烟熏只会让它们更凶。而且取蜂巢得看时辰,早上露水重,蜜蜂活动少,是最好的时机,再过两个时辰太阳晒透了,蜜蜂活跃起来,就难办了。”
陆承宇点点头,立刻调整分工:“今天暂时先不采野菜,优先处理蜂巢。李石,你带我们去找到蜂巢的位置;赵虎,你去准备些干艾草和麻布,干艾草点燃后烟大,能熏蜜蜂,麻布可以用来裹住头脸,防止被蛰;马六,你去药棚准备些解毒的草药,万一有人被蛰了,能及时处理;里正,你通知村里的妇孺,准备好陶罐和纱布,蜂蜜取回来后得过滤干净才能吃。”
众人齐声应下,各司其职。半个时辰后,一支由陆承宇、赵虎、李石、马六,还有五个手脚麻利的后生组成的“取蜜队”就集合完毕,每个人都用麻布裹住头脸,只露出眼睛,手里要么拿着干艾草,要么扛着长竹竿,浩浩荡荡往南坡去。
老槐树的位置很好找,没走多久,李石就指着前方道:“将军,就是那棵树!”
陆承宇抬头望去,果然看见枝桠间的蜂巢,蜜蜂还在有条不紊地飞进飞出,嗡嗡声比早上更响了些。他示意大家停下脚步,压低声音道:“赵虎,你经验丰富,一会儿你负责点燃艾草熏蜜蜂,我和李石用长竹竿把蜂巢勾下来,后生们负责在树下铺好麻布,别让蜂巢掉在地上摔碎了。”
赵虎应了一声,从布袋里掏出火折子,小心地点燃了捆好的干艾草。艾草刚一冒烟,就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草药味,赵虎拿着艾草束,慢慢凑到蜂巢下方,让烟顺着风往蜂巢的方向飘。
“大家别出声,蜜蜂怕烟,闻到烟味就会往蜂巢深处躲,或者飞走。”赵虎一边移动艾草束,一边叮嘱道。
果然,没过一会儿,围着蜂巢飞的蜜蜂就少了许多,只有零星几只还在附近盘旋,显得有些慌乱。陆承宇见状,立刻和李石各扛着一根长竹竿,慢慢靠近老槐树。竹竿的顶端绑着一个铁钩,是马六临时改造的,专门用来勾蜂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