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睦镇的初冬来得悄无声息,一场薄霜过后,灵江两岸的树木褪去了最后一抹绿意,田野里只剩下收割后的稻茬。妇女投石队的表彰大会刚结束不久,陆承宇就发现了新的问题——随着防御范围不断扩大,三个片区的了望塔需要全天候值守,原本由联防队员和妇女投石队轮流担任的了望任务,渐渐显得力不从心。
“每个了望塔至少需要两名值守人员,白天还好,晚上视线差,更得时刻警惕。”老秦拿着各村的防御分布图,眉头紧锁,“现在联防队员要训练、要巡逻,妇女们要参与农活和物资运输,根本抽不出足够的人手长期守在了望塔上。”
李二狗也附和道:“是啊,上次北山片区的散匪,就是因为其中一个了望塔的值守队员临时被调去搬运火药,空岗了半个时辰,才让他们趁机溜了进来,幸好桂嫂的投石队反应快。”
陆承宇站在窗前,望着远处一座座矗立在山头上的了望塔,陷入了沉思。了望塔的作用是及时发现敌情、传递信号,不需要太强的体力,只要视力好、反应快、责任心强就行。可除了青壮和妇女,村里还有谁能承担这个任务呢?
“陆当家,我有个想法!”林晚秋推门进来,身后还跟着春桃,“上次妇女投石队训练时,我看到村里的孩子们总在旁边围观,一个个眼睛亮晶晶的,特别有精神。不如……让孩子们组成一支了望哨队伍?”
“孩子们?”陆承宇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不行,了望塔在山头上,风大天冷,而且责任重大,孩子们太小了,万一出点事怎么办?”
春桃连忙补充道:“陆当家,您别担心!咱们选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十二到十五岁的,他们已经懂事了,而且视力好、反应快,比大人更细心。再说,每个了望塔可以安排两个孩子一组,再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人协助,既安全又能保证值守质量。”
林晚秋也说道:“是啊,这些孩子从小在山里长大,熟悉地形,而且他们对信号树的旗帜识别得很快,上次我教妇女们认信号时,旁边的几个孩子看了几遍就记住了。让他们参与了望,不仅能缓解人手紧张,还能让他们学会守护家园,增强责任感。”
陆承宇沉默了片刻,觉得这个主意并非不可行。十二到十五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力和行动力,再加上老人的协助,应该能胜任了望任务。而且,让孩子们参与到联盟的防御中,也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成为灵睦镇未来的力量。
“那好吧,咱们先试试。”陆承宇点了点头,“不过,必须制定严格的规定,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首先,年龄必须在十二岁以上,身体健壮;其次,每个了望塔必须有一位老人陪同值守,不能让孩子们单独行动;最后,值守时间不能太长,白天四个时辰,晚上两个时辰,轮流替换。”
消息传到村里,孩子们都兴奋不已,纷纷跑到村委会报名。陆承宇和林晚秋一起,对报名的孩子进行了筛选——不仅要看年龄和身体状况,还要考察他们的视力、反应速度和责任心。最终,六十名符合条件的孩子被选中,组成了十二支孩童了望哨队伍,每支队伍五人,分别驻守在十二个重要的了望塔上。
组建队伍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培训。林晚秋负责教孩子们识别信号树的旗帜和铜铃的不同响声:“红色旗帜垂直挂,是轻微敌情;红色旗帜交叉挂,是紧急敌情;黄色旗帜是火灾,蓝色旗帜是水灾……铜铃响一声是询问,响两声是确认,响三声是求救。”
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有的还拿出小石子,在地上画着旗帜的样子,嘴里念念有词地记着。春桃则教他们使用望远镜——这是陆承宇从空间里拿出来的几副单筒望远镜,虽然不算先进,但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用了。“握住望远镜,对准远处,调整下面的旋钮,直到看得清楚为止。”春桃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轮流拿着望远镜,兴奋地观察着远处的村落和山林。
老秦则负责教孩子们如何检查了望塔的设施,如何记录值守情况:“每天要检查旗帜有没有破损,铜铃能不能响,望远镜有没有问题,还要把看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比如什么时候有飞鸟经过,什么时候有村民路过,不能漏掉任何细节。”
除了这些,陆承宇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问题:“值守时不能在了望塔上打闹,不能爬栏杆,遇到恶劣天气,比如大风、大雨、打雷,要立刻躲到了望塔下面的小屋里,等天气好转了再出来。如果发现敌情,先不要慌张,第一时间用信号通知下面的村落,然后听老人的安排。”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岗位,陆承宇还请了十二位村里的老人,每位老人负责带领一支孩童了望哨队伍。这些老人大多经验丰富,有的曾经当过猎户,熟悉山林的情况;有的曾经参与过村落的防御,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他们不仅是孩子们的指导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守护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