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观的晨雾还未散尽,带着雨后特有的湿润,像层薄纱笼罩着整座道观。青瑶坐在血誓碑旁的青石上,将巫族图谱小心翼翼地卷成细轴,图谱边缘的毛边已经被她摩挲得有些发白。她把细轴藏进蛇纹玉佩内侧的夹层里,那里刚好能容纳,合上夹层的瞬间,玉佩内侧的 “瑶” 字刻痕与图谱上的字迹产生共鸣,发出细微的 “嗡” 声,像谁在低声回应。
图谱上新拓印的无痕岛航线泛着淡淡的红光,那些线条像是活的,在晨光中微微蠕动,与归源阵在地脉中流淌的金线遥相呼应,交织成条跃动的血脉,顺着地面的缝隙蔓延,最终汇入血誓碑基座的双生花石雕。青瑶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正随着这血脉的律动渐渐同步,每一次搏动,锁骨处的胎记就会传来一次轻微的温热。
不远处,明澈正专注地检查太极锁灵阵的外层光晕。他的指尖拂过光晕表面,那里还残留着昨夜血河术侵蚀的痕迹,呈现出淡淡的灰黑色。玄机子化作的金光仍在阵眼处流转,像条金色的小溪在银杏古树的根系间穿梭,只是比昨夜暗淡了些,光芒边缘已经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像是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还有七日便是月圆。” 明澈转过身,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走到青瑶面前,摊开手掌,掌心躺着那块净化后的 “煞” 位碎片。碎片呈不规则的菱形,表面光滑如镜,能清晰地映出青瑶的脸庞,边缘还残留着淡淡的黑气,像未褪尽的污渍。他小心翼翼地将碎片嵌进青瑶掌心的共生印,碎片与印记接触的刹那,发出 “叮” 的一声轻响,像钥匙落入锁孔。
青瑶突然感到一阵尖锐的刺痛,仿佛有无数根细针同时扎进掌心。她眼前一花,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过血煞的血幡影像 —— 那面漆黑的幡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幡面中央的骷髅头眼眶里,嵌着两块暗紫色的晶石,晶石表面的纹路扭曲狰狞,与归源阵 “煞” 位的节点完全对应,只是方向截然相反,像是用禁术强行逆转了阵法的灵力流向。
“看到了什么?” 明澈扶住她微微颤抖的肩膀,他能感觉到青瑶的灵力在剧烈波动,像平静的湖面突然掀起了风浪。
青瑶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血煞的血幡,用两块暗紫色的晶石做了阵眼,那晶石……” 她顿了顿,努力回忆着影像中的细节,“那晶石的纹路,是归源阵‘煞’位的逆反形态。”
就在这时,观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竹笛声,三短两长,节奏分明,是静心观与外界联络的特定信号。明澈的眼神瞬间变得警惕,他快步走到山门旁,指尖捏了个隐诀,小心翼翼地掀开结界的一角,像拉开厚重窗帘的一条缝隙。
透过缝隙,青瑶看见一个穿凌霄宗服饰的弟子正站在太极池边。那弟子约莫二十岁年纪,腰间悬着柄长剑,剑穗上的双生花已经有些枯萎,显然是经过了长途跋涉。他的腰间缠着块黑布,布上用银线绣着个极小的 “凌” 字,在晨光中若隐若现。弟子的目光不时扫向观内,当落在青瑶身上时,眼神里带着明显的戒备,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
“凌云掌门有请青瑶姑娘。” 弟子的声音隔着结界传来,有些模糊,但语气坚定,带着凌霄宗特有的威严。他的手不自觉地按在剑柄上,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显然对进入静心观心存忌惮。
青瑶的蛇纹玉佩突然发烫,像是被火烤过一般。她下意识地捂住玉佩,能感觉到里面的图谱在微微震动。玉佩的蛇眼 —— 那两颗鸽血红宝石同时亮起,红光穿透玉佩,在她的衣袖上投下两道细小的光带。她想起血誓碑上的竹笺,上面记载着涤尘宗与凌霄宗本是同脉,三百年前因为对归源阵理念的分歧才分道扬镳,从此渐行渐远。
“他在哪?” 青瑶站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尘土。她的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指尖能感受到巫族图谱的轮廓,以及图谱夹层里那片干枯的双生花瓣 —— 那是父亲留下的唯一念想,花瓣上还残留着淡淡的竹香,是涤尘宗特有的味道。
明澈放下结界,对那弟子点了点头:“请带路。”
凌霄宗的弟子领着他们穿过三道阵门。第一道门是竹制的,门楣上刻着 “静心” 二字,门框上缠绕着双生花藤,花朵开得正艳;第二道门是石制的,上面嵌着归源阵的基础符文,触碰时会发出微光;第三道门则是由剑气凝聚而成,无形无质,只有灵力达到一定境界才能穿过。每道门外都站着两名持剑修士,他们身着凌霄宗的标准服饰,白色长袍上绣着金色的剑纹,剑刃在雾中闪烁着寒光,像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所有不速之客拒之门外。
行至观外的银杏林时,青瑶终于看到了凌云。他正站在一棵最粗壮的古树下,树干需要三人才能合抱,树皮上布满了岁月的刻痕,有些地方还能看到归源阵的符文。凌云的剑尖斜指地面,剑穗自然下垂,穗子上的双生花与青瑶掌心的共生印产生共鸣,花瓣同时微微颤动,像是在相互致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