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行人来到堡后,面对那面近乎垂直、高达三十余丈的悬崖时,楚云飞驻足良久,仰头望去,只见岩壁陡峭,云雾缭绕,偶尔有怪石突出,险峻异常。
楚云飞深吸一口凉气,转身对赵旭日道:“赵团长,此处真可谓‘猿猴欲度愁攀援’之天堑!莫非……奇兵便是由此而上?”
赵旭日点头,指向悬崖上方隐约可见的路径痕迹,沉声道:
“楚团长所言不错。正是我部三营营长胡大海,亲率精锐,由此绝壁攀援而上,如神兵天降,直插敌寇心脏。”
一旁的参谋长周瑶适时补充,将胡大海如何挑选敢死之士,如何利用夜色和采药小径,如何在最险要处相互扶持,最终成功登顶并发动突袭的经过,简明扼要叙述了一遍。
楚云飞听得极为专注,眼中异彩连连。待周瑶话音落下,他猛地一拍大腿,击节赞叹:
“妙啊!真乃奇谋!胆识更是过人!赵团长,你手下当真是藏龙卧虎,强将如云!”
他来回踱了两步,脸上洋溢着,发现璞玉般的兴奋之色,继续道:
“此战法,看似行险,实则正击敌之要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胡大海营长,有勇有谋,依楚某看,颇有几分当年三国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的胆略与气魄!虽细节不同,然兵行险着、以奇制胜的精髓,如出一辙!能将如此险招付诸实践并大获成功,这胡大海,真乃一员福将也!”
他越说越是欣赏,转向赵旭日,语气热切地说:“赵团长,楚某今日真想见识一下这位堪比古之良将的胡营长,不知可否请来一见?”
赵旭日见楚云飞如此盛赞自己的爱将,心中也颇感欣慰与自豪,当即对传令兵道:“去,请三营胡营长过来一趟。”
不多时,胡大海大步流星地赶来。他刚刚处理完伤口,换了一身相对整洁,依旧带着战火痕迹的军装,脸上络腮胡茬更显粗犷,左肩处微微隆起,是包扎好的伤口。
尽管面带疲惫,但那双虎目依旧炯炯有神,身形挺拔如松,来到近前,“啪”地一个立正,向赵旭日和楚云飞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若洪钟:
“报告团长!抗日团三营营长胡大海,奉命前来报到!见过楚团长!”
楚云飞并未立刻还礼,而是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上下打量着胡大海。见他膀大腰圆,体格魁梧,站姿如钟,眉宇间自带一股,沙场悍将的凛然之气,尤其那满脸的络腮胡,和锐利的眼神,更添几分豪迈与勇武。
楚云飞眼中赞赏之意更浓,忍不住伸出大手,重重地拍了拍胡大海结实的臂膀,感受到那衣服下,虬结的肌肉蕴含的力量。
“好!好一条汉子!”
楚云飞朗声笑道,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喜爱,“胡营长,果然是名不虚传!悬崖攀袭,中心开花,此战打得漂亮!打出了我中国军人的威风!”
他围着胡大海走了半圈,越看越是满意,继续对赵旭日感叹道:
“赵老弟,我得再说一次,你真是有福气啊!麾下能有如此猛将!观胡营长之气概,便知是一员能打硬仗、敢打恶仗的虎将!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此等良将辅佐,何愁日寇不灭?何愁山河不复?!”
楚云飞这番毫不吝啬的赞誉,既是对胡大海,个人勇武和战功的肯定,也是对赵旭日带兵有方的间接褒奖。
胡大海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黝黑的脸上竟也微微泛红,连忙谦逊道:
“楚团长过奖了!大海只是一介武夫,全赖团长指挥有方,弟兄们用命,侥幸成功,不敢居功!”
赵旭日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也是感慨。楚云飞的豪爽识人,胡大海的悍勇谦逊,都让他对未来的抗战之路,增添了信心。
这支在战火中诞生的队伍,正需要这样的认可和鼓励,也需要更多像楚云飞这样的朋友。
楚云飞检阅着部队,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最终落在了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上。
那是个看上去还带着几分稚气的年轻战士,娃娃脸,个头不算高,站在一群饱经风霜的老兵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那双眼睛却格外明亮有神。楚云飞饶有兴趣地踱步过去。
“小同志,”楚云飞停下脚步,语气温和,带着一丝长辈般的探究,“今年多大了?”
被点到名的郭松涛,立刻挺直腰板,干净利落地敬了个军礼,声音清脆有力地回答:
“报告楚团长,我今年23了!”
“23?”
楚云飞闻言,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上下仔细打量着郭松涛,特别是那张看起来顶多十七八岁的娃娃脸,不禁失笑摇头,
“不像,不像啊。我看你这模样,说你是童子军都有人信,咋看也不像是个23岁的成年人嘛。是不是虚报了岁数,想早点扛枪打鬼子?”
楚云飞的话语,带着几分善意的调侃,引得周围几位干部也露出了笑意。
这时,赵旭日笑着走了过来,替郭松涛解围,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