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赵旭日“迷魂阵”的效果。他充分利用了葬鬼岗,天然的地理迷障,并让熟悉此地气象的老猎人,利用石头,木头,布置阵法。
郭松涛,娃娃脸,人长得机灵,原来的一营长。现在,是赵旭日身边,重要的通讯兵。
老猎人,不仅熟悉这里的地形,还对天文地理颇有感知。他判断出这几日,早晚必有浓雾,建议赵旭日利用这一点。
段爱华则带领几名队员,在一些关键岔路口,移动或堆砌石块,改变原有的细微地貌特征;在一些显眼的位置,挂上特殊的草标,引导敌人走向错误的方向;甚至利用空罐头盒、风干的兽皮,等制作了一些能发出怪异声响的小装置,在风中摇曳,如同鬼哭,进一步加剧了敌人的心理恐惧。
龟田的队伍,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鬼葬岗内乱转,不时踩中残留的陷阱,或者遭到冷枪射击。疲惫、恐惧、迷茫,像瘟疫一样在队伍中蔓延。
“余三水!你的,带路的干活!”
龟田揪住余三水的衣领,眼中满是血丝。
余三水满头大汗,他努力辨认着方向,但周围的环境,在他眼中也变得陌生恐怖。他指着一条看似能走出去的小路:
“太君,这边,这边应该能出去……”
结果,这支残兵,又被引到了一处绝地。一条三面环石的死胡同。而抗日团的枪口,早已在崖壁上等候多时。
战斗至此,已从单纯的军事对抗,演变成一场意志与智慧的较量。
赵旭日的抗日团,虽仅十七人,却如臂使指,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
赵旭日是队伍中,最高领导,是主心骨。
他沉着冷静,运筹帷幄,将《孙子兵法》中“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思想运用得出神入化。他的存在,让这支抗日小队,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陈勇是铁拳,是攻坚的力量。他的勇武,在石头阵中展现无遗,关键时刻,能爆发出决定性的战斗力。
威少是尖刀,拼命三郎,是灵活的刺客。他的战术多变,近战能力突出,与周瑶的配合更是相得益彰,让敌人在防不胜防中损兵折将。
周瑶和苏清雪,她们是天使与死神的结合。既能用温柔的双手救治战友,也能用冷酷的智慧,布下致命陷阱,她们的坚韧,是队伍中一抹亮色,也是重要的战斗力。
农民工刘建峰,断了一条胳膊后,苦练射击,他的枪法出神入化。是暗影中的死神。他的远程狙杀,精准地削弱了敌人的指挥,和火力节点,对敌军士气打击极大。
娃娃脸的郭松涛,他的观察与判断,为赵旭日的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对天时地利的把握至关重要。
宝岛台湾的段爱华,是灵巧的工匠。他的工作看似琐碎,却在迷魂阵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天然的迷宫,更加诡异难辨。
徐长征,是沉稳的老红兵。他的经验,在混战中弥足珍贵,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用最可靠的方式消灭敌人。
叶青,戴着面具,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雷厉风行,杀起小鬼子来,眼睛都不带眨。
其他的队员,也同样英勇无畏,严格执行命令,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这道不可摧毁的抗日壁垒。
17民抗日勇士,在葬鬼岗,在赵旭日的带领下,和小鬼子们,展开了激烈的游击战,打退了鬼子们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战斗结束后,夕阳的余晖穿透薄雾,洒在战士们疲惫自豪的脸上。
苏清雪忙着救治一名轻伤的队员,威少在清点缴获的武器,刘建峰依旧在制高点警戒,赵旭日和陈勇,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的防御设施……
赵旭日站在一块,兀立的青黑色巨岩上,残阳如血,将他挺拔的身影,勾勒出一道暗金色的轮廓。
他眺望着远方,47号基地日军据点所在的方向,那里暮霭沉沉,仿佛蛰伏着一头受伤但愈发危险的野兽。
胜利的喜悦如同岗上的薄雾,短暂而稀薄,在他心间迅速散去,留下的只有沉甸甸的责任和清晰的预判。
他脸上并无太多喜悦,深邃的眼眸里,是化不开的凝重。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冰冷的枪柄,那上面还残留着激战后的余温。
他知道,葬鬼岗这一仗,打疼了敌人,但也彻底暴露了己方的一部分实力和活动区域。犬养毅那个老狐狸,阴险狡诈,绝不会善罢甘休,更残酷的报复性扫荡,恐怕已在酝酿之中。
而那个汉奸的名字,像一根毒刺,在他心头悄然扎了一下。
余三水。这个曾经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兄弟,如今却成了敌人最锋利的爪牙,最了解他们的眼睛。他的叛变,带来的威胁,甚至超过一个中队的鬼子。
余三水熟悉他们的战术习惯,了解部分人员的性格弱点,甚至能大致推断出他们可能的转移路线和隐蔽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将更加凶险,如同在刀尖上舞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