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先前上山的时候,李世英都带着两本书,得空了就翻看着认真学习。
其实手工配置一台矿石收音机并没有太大的难度,李世英想得多,觉得自己得把售后做好不是?万一自己攒的收音机坏了、出了毛病,他总得能修理一下不是?
先前他拜访周文育,然后就买了两套零部件,只是一直没有上手而已,眼下已经到了十月份,天气冷了,连续几场秋雨过后,李世英照着张全义先前买的那一台收音机,终于自己摸索着安装出来了一台。
这属于纯纯的照猫画虎了,好在技术含量本就不高,这一台矿石收音机的收音效果还不错。
张全义请周文育组装的那台收音机,花了他十块钱,这个年代的国产收音机,普遍价位在一百二十块钱左右,也有非名牌的,那也得六七十块钱。
但李世英按照周文育的指点,买了两套零部件,总共只花了不到九块钱,也就是说,制作这样一个矿石收音机的成本,顶天了不超过五六块钱,周文育靠着售卖知识,就成功实现了对半赚。
于是李世英将另外一套零部件也组装了起来,又专门做了两个小木匣盛放,都用砂纸打磨得圆润,还刷了清漆,打扮得像模像样。
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电源,想要调频或者关闭,都得需要手动,整套零部件最贵的就两样:矿石检波器以及舌簧喇叭,之所以要用木匣子装起来,还是因为检波器的铜线圈容易落灰,导致信号不那么稳定。
李世英仔细盘算了一下,自己组装一台矿石收音机,再做一个简易的木匣子,差不多要用一天的时间,周文育一台卖十块钱,他卖个十一块钱,不过分吧。
而且这个时节最适合“推销”以下矿石收音机了,边疆漫长而且寒冷的冬季,社员们不出门,猫在屋子里过冬,不耗电的矿石收音机一开,听听广播、新闻、歌曲、评书,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娱乐了。
赵雪峰和另外一个落户的年轻人的房子都已经盖起来了,都是两间夯土墙的房子,层高也不是很高,大家帮忙上了大梁,以木为檩条,铺钉了双层油毛毡,又加了一层厚厚的茅草。
可以说起两间土屋,赵雪峰他们只花了些木材加工费、购买油毛毡的钱以及每天中午一顿饭,至于院子,张全义带着人丈量了一亩二分地出来,四个角夯了四根木桩就算完事。
这个时候再筑一道夯土围墙已经不现实了,毕竟天气说变就变,十月中下旬的几场秋雨过后,下山回来的哈萨克牧民们就先后带回了一个消息:北面天山那里已经开始下雪了。
赵雪峰也迫不及待地第一个搬离了仓库,他的两间土屋里,老谢给他砌了个灶台,李世英给他做了张简单的木床,一张木桌和几条板凳都是仓库现成的,便直接给他搬了过去。
这是真正的家徒四壁,但赵雪峰很开心也非常满意,李世英他们又帮着盖了个草棚,堆满了过冬的木柴,一群年轻人甚至用马车和马儿拖了不少河坝那里堆放的树枝,给赵雪峰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在屋子前简单围出了个院子。
这些树枝都是开荒时晒了许久的,正好冬天还可以当作燃料,等开春烧完后,也不用怎么清理,到时候就可以筑围墙了。
张全义也立刻联系了四大队的电工,第一时间给赵雪峰的两间屋子扯了电线、安了电表,并从全体社员那里每户收了几毛钱拼凑了一下,送给了赵雪峰俩人,权当作是庆贺他们乔迁之喜了。
至于仓库里还没有落户、或者还没有着手盖房子的年轻人,张全义没有特别要求,但李世英跟老谢俩人同大家伙儿商量了一下,还是凑了一笔钱,给两人送上了最合适的礼物:每人一口水缸。
为此李世英又抽空做了俩水缸盖子送了过去,等到一大队盖新房的事情彻底结束,他才终于有空做自己的事情了。
穿着大哥邮寄来的冬衣,李世英骑着马儿,向六大队那里赶去。骑到半路他就后悔了,尽管他知道边疆的秋天极短,冬天来得很快,但还是低估了这西域的冬风。
路过场部,他哆哆嗦嗦地跑到供销社,买了一顶最便宜的棉帽,是那种深蓝色的,跟他的衣服裤子很搭配,于是李世英整个人从头到脚就只有两种颜色:深蓝色以及黑色,黑色的是鞋子。
冻得通红的双手掏钱的时候,李世英强忍了再买一双手套的冲动,在供销社的火炉旁烤了好半天的火,好在供销社的售货员虽然平日里都摆出一副臭脸,但这么冷的天,他们还没有狠心到要把李世英赶出门去。
等到李世英戴着帽子出了门,骑马继续向六大队而去时,他感觉寒风又凛冽了几分,土路两旁的杨树都光秃秃的,道路上不时能看见一片又一片的白色,那是前两天夜里降了霜,没有被白天的太阳晒融化的缘故。
在李世英的记忆里,边疆的七十年代冬天好像也没有多冷,最冷的是八十年代那几年,之后的冬天似乎就越来越暖和了。
但眼下的现实证明了,“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至少一九七三年的这个冬天,远比他以为的更冷一些。
土路上寒风呼啸,席卷着草屑和支离破碎的树叶子,放眼望去,大地是灰色与白色混杂,天空也灰蒙蒙的,看不到一点儿阳光。
李世英缩着脖子,双手拽着缰绳笼在外套下面,努力抬头看向了北方,他觉得第一场雪大概很快就要来临了,因为他已经肉眼看到北天山那里雾蒙蒙的一片,似乎有一场雪正在山那边进行着。
卢林正在院子里劈柴火,其实过冬的话,还是烧煤更划算一些,伊犁地区就产煤,而且有不少是那种优质的露天煤矿,开采的也都是无烟煤,非常适合屯一些在家中充当过冬的燃料。
但是买煤总归是要花钱的,不像木柴,随便都是拉上一马车回来,也就是劈柴费些功夫,劈上半天的柴,也就烧个两三天而已。
“老…老卢!”
卢林劈柴干得浑身发热,干脆脱了外套和毛衣,只穿了一件灰色衬衫,挥舞着斧头,口中还喊着号子。
听到有人声音哆嗦地喊他的名字,卢林抬头一看,顿时充满了惊喜。
他家的院墙是石砌的,只有半人高,就看到李世英缩着脖子骑着马,双手仍旧是握着缰绳的姿势,朝着他挥了挥。
喜欢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