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英还记得前世八十年代后期、苏联解体的前几年,时常会遇到地震,然后深夜里西边的天空都映照出大半红光来。
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大半夜十二点过后,自己突然被震醒,拉开灯绳,就看到悬在电线上的电灯泡以一个夸张的幅度来回摇摆,跟妻子把几个子女抱着跑到院子,就看见西面后来哈萨克斯坦的方向,黑暗的天空都变得发红,那颜色很是怪异甚至妖艳。
许多年后他才知道,那是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试验武器,也包括原子弹,宁远县的地震,或许就是苏联在地下爆破引起的。
边疆看似安宁,但在这个时代的多数人认知中,这里仍旧是不安全的,边境冲突很有可能演变成苏联的入侵,这大约也是边疆无法吸引到足够内地人前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宁远县这里有个民间传闻,说218国道是按照飞机场的标准修的,一旦发生战争,将道路两侧的树木砍伐了,就可以起降战斗机的。
李世英不知道这个传闻是真是假,他却知道一件事,如今国家是允许民间持枪的,只要你有证明文件,甚至可以背着枪上火车坐长途旅行。
他自然知晓苏联的最终结局,但他没有做出什么预言,而是跟着几个朋友一起振奋了情绪,就当是男人们喝完酒后的发泄吧。
酒足饭饱后,江少安和卢林各自回家,李世英帮着收拾了桌子和厨房,就在孙祥会新家的西屋住了一晚,第二天他才骑着马朝场部而去。
他身上多了一张纸,记写了孙祥会对家具的要求,李世英也请孙祥会帮忙打听一下,找一个懂得盖烧砖窑的师傅。
马背上多了两个袋子,一个装着矿石收音机的零配件,另外一袋则是江少安送的黄豆,江少安自家院子里种了一垄,给李世英拿回家冬天发豆芽,也算是有新鲜蔬菜可以吃了。
在场部又买了些零配件,去木材加工厂装了两袋子切好的小木块,李世英骑着马儿,马鞍后面堆得满满当当的,慢悠悠地朝家里走去。
今年的秋天比去年要长一些,天气也要暖和一些,李世英骑着马儿走在乡村的土路上,两侧的白杨树已经变得金黄,落叶被秋风卷起,他觉得这景色美得就像是一幅油画一般。
土路上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的行人,交通不够便利,于是乡村人们的活动范围大多局限在本村或者延伸到离得最近的那个隔壁村庄,倒是路过拐向南面三大队的土路路口时,李世英看到一个场部职工骑着马,后面跟着一条狗走了过来。
“得找条好狗养一养了。”李世英顿时来了养狗的兴致,在老家的时候没有条件,毕竟人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剩饭喂狗呢?
李世英决定在一大队找一找,或者去四大队打听打听,抱一条小奶狗回家养起来,是土狗就可以,他对狗是没有什么偏爱的。
快到一大队的村口时,李世英碰到了赶着马车的周培俊和章进兴,俩人刚收拾了大队养猪场的猪粪,准备拉去堆肥。
作为大队的木匠,李世英是不用参加集体劳动的,比如他不用下地干活、不用参与炸树开荒、不用负责养猪、照顾牲畜,这算是当木匠的一个小优待。
只是李世英从来都是闲不住的,家里院子里没事,他也会来帮帮忙,记工分的小何也会将他的出工记录下来。
“今天轮到你们俩在养猪场干活啊?”李世英打着招呼。
由于马思丁事件,养猪这件事就全部都由一大队的汉人社员们负责,日常的劳动就是煮猪食、铡猪草、喂猪、打扫清理猪圈、将粪便收集了外运堆肥。
相比炸树开荒或者农忙时节,养猪场的活儿相对要轻松一些,所以大队的劳动安排,社员们轮流去养猪场干活儿,也算是给机会放松一下了。
两个人用布掩着口鼻,对着李世英招招手就算是打招呼了,实在是一马车的猪粪,那味道可实在太冲了。
有些汉人社员心里还是有怨言的,大家都是一个集体,就因为你们信宗教,所以我们负责出力、劳动成果还要大家一起分?
但很快地,这股怨气就消散了,因为牧业小队的哈萨克牧民们驱赶着羊群下山了。
张全义特意用拖拉机拉了些社员去迎接,因为要从北天山下来穿过218国道,虽然这个时候国道上的车辆非常少,甚至一个小时来往也就十多辆,但也得让人在道路两头看着,万一被车撞死了羊,那损失的可都是集体财产。
十多个哈萨克社员们驱赶着羊群,他们都穿着翻毛的纯羊皮袄,带着厚厚的羊皮帽子,身上带着一股从天山挟裹而来的寒冷气息。
穆先白的老爹、一大队牧业小队的小队长图尔森坚摘下皮帽子,露出一张黢黑的脸:“哎书记嘛,山上的雪嘛一哈子就过来了,我们嘛商量了一哈,早早的下山来嘛。”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诉张全义,因为北天山的降雪南下,所以他们提前驱赶着羊群下山了,因为他们的确是比约定的下山时间早了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样子。
“回家。”张全义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欢迎。
几百头羊儿就被驱赶着一路送到了一大队的羊圈,张全义召开了集体社员大会,表示接下来照顾羊群的劳动就交给哈萨克社员们,这让不少汉人社员心里一下子平衡了。
其实一大队这个民族队的分工一向明确,只是牧民们都在山上,平日里也难得下山,大家看不到他们在山上的辛苦,自然就觉得只有自己在田地里忙碌,好像我们种地产的粮食、养猪卖的钱,却让这些人白吃白分。
然而等到羊群被赶下山后,大家都知道,哈萨克社员们也没有偷懒,他们同样是在山上为集体做出了贡献,于是便再没有人计较哪个群体出力更多、究竟是谁占便宜了。
似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就是追随着羊群赶来的一般,三四天后,一场霜降来临,气温一下子就降了下来,在外劳动的人们口中也呼出了白雾。
北天山肉眼可见地被一层白茫茫的寒气笼罩,一大队的人们更加忙碌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新的一年新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了。
喜欢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