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景象,比京城最盛大的烟火,还要震撼。
“我们所有的兵器,甲胄,工具,都从这里来。”林望的声音不大,却盖过了轰鸣,“钢的好坏,决定了刀会不会卷刃,甲会不会被捅穿。所以,我让他们用最笨的法子,一遍一遍地砸,把里面的杂质都砸出去。”
他领着裕王,来到一处相对安静的空地上。
几名军士正围着一块半人高的钢板。
“殿下,请看。”
一名军士端起一把造型古怪的火枪,枪身比大明的火铳要短,但通体透着一股金属的冷硬。
他瞄准了三十步外的钢板。
“砰!”
一声巨响,远比寻常火铳要沉闷,也更加爆裂。
孙隆尖叫一声,直接蹲在了地上。李长史也吓得一个哆嗦,差点坐倒。
朱载墎强忍着没有后退,但耳边依旧嗡嗡作响。
那块厚实的钢板,被子弹击中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深深的凹坑,却没有穿透。
一名军官走上前,用手指摸了摸凹坑,又检查了一下背部,然后对记录的文书摇了摇头。
“不行,韧性差了点,回炉重炼。”
林望走过去,捡起那枚滚烫的弹头,扔在水里“滋啦”一声。
“这叫质检。”他把冷却的弹头递给裕王,“我们造的每一批甲,都要用最新的火枪这么试。试不过的,就是废品。因为战场上,瓦剌人的箭,可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朱载?t;墎捏着那枚变形的铅弹,入手沉重。
他终于明白,昨夜林望为何说,他的兵只认一个道理。
在这样一个地方,所谓的礼数、体面,确实不如一块能保命的钢板来得实在。
整个上午,裕王一言不发,只是看。
他看了水泥是如何被磨成粉末,又被搅拌成泥浆,浇筑成坚固的砖块。
他看了沙子是如何在烈火中融化,又被吹制成透明的琉璃。
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书本,不同于京城的世界。
这里没有诗词歌赋,没有仁义道德。
这里只有炉火,钢铁,汗水,和一套冰冷到极致,却又高效到可怕的规则。
巡视的最后一站,林望没有再带他们去任何工坊。
他领着众人,来到了一座新盖起来的,三层高的青砖小楼前。
“这里是?”朱载墎有些疑惑。
“学堂。”林望说。
李长史精神一振。看了半天蛮夷之举,总算有个文教之地了。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进去之后,点评几句,彰显一下自己翰林出身的学问。
然而,当他们走进学堂的大门,所有人都愣住了。
宽敞明亮的大堂里,坐着上百个孩子,从七八岁的孩童,到十五六岁的少年,甚至还有几个年轻姑娘。
他们面前没有四书五经,没有笔墨纸砚。
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铺着油布的长条桌,上面摆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金属零件。
孩子们正在一名教官的指导下,低着头,用灵巧的小手,专注地拆解、擦拭、组装着……火枪的机括。
整个学堂,只听得见金属零件碰撞的清脆声。
李长史呆立当场,张大了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孙隆更是吓得躲在裕王身后,不敢探头。
裕王的身体,微微僵硬。
他看着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姑娘,熟练地将一个弹簧卡入机槽,然后用小锤轻轻敲击,固定住插销。她的手上沾满油污,动作却精准无比。
“林指挥,这……就是你的学堂?”裕王的嗓子有些干。
“对。”林望脸上,依旧是那种让人看不透的平静。
“在哈密卫,所有适龄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入学。他们要学两样东西。”
他伸出手指。
“第一,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学会基础的算术。这样他们以后进工坊,当兵,才能看得懂工分,签得了军饷,不被人糊弄。”
“第二,”林望的视线,落在了那个小姑娘身上,“学会拆装、保养和使用哈密卫所有制式的火器。这样,当男人在城墙上打仗的时候,女人和孩子,就能在城里,把修好的兵器,和压满的弹药,送到他们手上。”
林望转过身,对着已经彻底石化的裕王,微微一笑。
“这,就是哈密卫。殿下,现在您看明白了?”
喜欢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