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步改造的“逐星者”号,如同一个拼凑起来的金属怪鸟,在柯伊伯带的冰尘间悄然启航。引擎的轰鸣声经过调整,变得低沉而间断,以减少能量特征外泄。吴恕坐在主控位,神识与飞船简陋的控制系统深度连接,凭借灵智核心的强大算力,精确计算着最优的返航轨道,同时小心翼翼地规避着可能存在的引力陷阱和碎片密集区。
林薇负责监控飞船的生命维持系统和能量平衡,她的生命感知在广袤而空洞的宇宙中作用有限,但对飞船内部细微的能量流动和山猫的生命体征却格外敏锐。山猫则半躺在副驾驶位,虽然依旧虚弱,但眼神锐利地扫过各种读数,凭借丰富的经验为航行提供建议,同时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研究数据库中的技术资料,试图找出进一步提升飞船性能或安全性的方法。
归途的初期异常顺利,甚至顺利得让人有些不安。窗外是永恒不变的深邃黑暗和遥远星辰,飞船内部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三人平稳的呼吸声。这种极致的寂静,反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验。
吴恕有了大段的时间来沉淀。他的心神沉入体内,仔细体会着“小源初之证”在吸收了新碎片和经历了连番激战后的变化。四块碎片(云梦泽、黑风谷、火星、秦岭)的力量在“地脉之心”的厚重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个微妙旋转的能量漩涡,如同一个雏形的宇宙模型。
冷静人格 主导着这个漩涡的稳定运行,将太玄经的道法自然之意作为总纲。他开始尝试将数据库中学到的、关于宇宙法则和能量本质的观察者知识,与太玄经的经文相互印证。一些以往觉得玄之又玄的道家术语,如“阴阳”、“混沌”、“无极”,在观察者对熵增、维度、生命场的描述中,似乎找到了更“科学”的注解。这种跨文明的知识融合,让他对自身力量的根源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落星观的传承,而是朝着探究“道”之本源的方向迈进。
暴怒人格 的力量,如同漩涡中炽热的赤色流火。吴恕不再简单地视其为需要压制的破坏欲,而是开始理解其作为“变革”、“破旧”的象征意义。观察者记录中,一个个纪元因僵化而被“收割”的悲剧,让他意识到,纯粹的秩序或许最终会走向衰亡,而必要的“破坏力”,才是打破僵局、催生新生的关键。他尝试在静修中,引导这股力量去“焚烧”体内因力量冲突而产生的杂质,去“锤炼”神识的坚韧度,效果出奇的好。
最难以把握的,依旧是 荒诞人格。在寂静的航程中,那些混乱的低语和扭曲的意象反而更加清晰。它们时而将窗外的星云想象成流淌的彩色蜜糖,时而将飞船引擎的震动谱成荒诞不经的乐章。吴恕不再强行抗拒,而是以一种超然的“观察者”心态去面对。他发现,当自己不再试图去“理解”或“控制”这种荒诞时,它反而失去了一部分扰乱心神的威力,甚至偶尔会灵光一闪,提供一些关于能量运行轨迹的、完全违背常理但却“行之有效”的另类视角。这种与“混乱”共处的能力,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秩序”。
林薇的进步则体现在更细微的层面。她与那块生命碎片的共鸣日益加深,开始能模糊地感知到飞船内其他两人的生命能量场状态。她能“看”到吴恕体内那复杂而强大的能量漩涡,也能感受到山猫生命力如同风中残烛般摇曳却顽强不灭。这种感知让她更能精准地调配生命能量进行治疗和辅助。她甚至尝试用净化之力,去温和地“梳理”飞船内部空间中因长期航行而积累的、微不可查的能量惰性,让环境变得更加“宜居”。
山猫则是三人中最沉默,却也最坚韧的一个。身体的伤痛和虚弱无法禁锢他活跃的思维。他几乎将所有清醒的时间都投入到对观察者科技的研究中,特别是那些关于材料科学和能量核心的理论。虽然很多知识远超当前人类的理解范畴,但他凭借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工程直觉,竟然也琢磨出一些可行的、对“逐星者”号进行小幅度优化的方案,比如如何利用飞船外壳被动收集散布在宇宙中的微量辐射能,如何优化推进剂燃烧效率等。他的存在,确保了这支小团队在高端战力之外,还保持着务实的生存能力。
然而,平静的航行在进入小行星带边缘区域时被打破。
“有异常引力扰动!不是自然天体!”吴恕突然睁开眼,眼中数据流一闪而逝。飞船传感器检测到前方一片密集的小行星群背后,传来不规则的引力波纹。
几乎同时,数道隐匿的能量信号如同黑暗中亮起的毒蛇眼睛,从不同方向锁定了“逐星者”号!
“是埋伏!”山猫强撑着坐直身体,脸色凝重,“看这能量特征……是‘荆棘之眼’的侦察舰!他们竟然把触角伸到了这么远的地方!”
显然,荆棘之眼并未放弃对吴恕的追捕,甚至在太阳系外围布下了拦截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