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云柔“女菩萨”的名声与那面意义非凡的万民伞,如同最后一块完美的拼图,将战王府的声望推至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如今的战王府,在京城百姓乃至天下人眼中,已不仅仅是权势煊赫的代名词,更蒙上了一层近乎传奇的瑰丽色彩——文曲星、少年将、女菩萨,竟皆出于一门!
这日大朝会,金銮殿内气氛庄严肃穆。然而,当议题暂告一段落,御座之上的皇帝并未如常宣布退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武将队列中身姿挺拔、气度沉静的墨骁珩。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百官皆有所感,屏息凝神。
皇帝清朗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感慨:“墨爱卿。”
墨骁珩应声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皇帝看着他,脸上带着真切的笑意,缓缓开口道:“近日,朕听闻京中乃至地方,皆在盛赞战王府。长子云辰,殿试夺魁,少年状元,才华横溢,入翰林院后谦逊勤勉,颇得上下好评;次子云锋,边关奇袭,智勇双全,以少胜多,立下赫赫战功,扬我军威;幺女云柔,心系黎民,慷慨解囊,亲赴灾区赈济,得万民伞,百姓感念,称之为‘女菩萨’……”
皇帝每说一句,殿内百官的心中便震动一分。这一桩桩、一件件,单独拎出来已是了不得的成就,如今汇聚一堂,悉数归于战王府门下,其带来的震撼,难以言喻。
无数道目光聚焦在墨骁珩身上,有羡慕,有钦佩,有感慨,亦有些许难以言说的复杂。
皇帝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朝文武,最终重新落回墨骁珩身上,语气斩钉截铁,带着帝王的金口玉言,给出了最终的定论:
“墨爱卿,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惊喜连连啊!昔日战场之上,你是我朝不可或缺的战神,国之柱石!如今朝堂之中,你亦是朕倚重的栋梁,沉稳干练!更难得的是——”
他刻意加重了语气,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地传入所有人耳中:
“你于治家之道,更是堪称典范!能将子女教导得如此出色,文武德才,皆为人杰,此乃大智慧!朕心甚慰!若我朝勋贵百官,皆能如爱卿一般,何愁家国不兴,天下不安?”
“战场是英雄,朝堂是栋梁,治家更是典范!”
这三句评价,如同洪钟大吕,响彻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
这是来自九五之尊的最高肯定!不仅肯定了墨骁珩过去的战功、现在的地位,更将他“治家”的能力,拔高到了“典范”的高度!这意味着,战王府的成功,不仅仅是个家族的荣耀,更被皇帝树立为了整个朝廷勋贵、乃至天下臣民的学习榜样!
刹那间,各种意味不明的视线几乎要将墨骁珩淹没。但他依旧身姿挺拔,面容沉静,仿佛这滔天的荣耀与赞誉,于他而言,只是寻常。
他再次躬身,声音沉稳,不见丝毫得意:“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臣之一家,所为不过臣子本分,儿女些许微末成就,皆赖陛下天威庇佑,亦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与……内子平日悉心教导。臣,不敢居功。”
他将功劳推给了皇帝,推给了孩子们自己,更是首次在如此正式的场合,提到了王妃虞怀瑾的功劳!
此言一出,更是引得众人心中暗叹。这墨骁珩,不仅会打仗,会教孩子,竟还如此谦逊,不忘为内室请功!这份心性,难怪能教出那样的儿女!
“哈哈哈!好!不居功,不自傲,爱卿之风,朕深知!”皇帝显然心情极好,朗声大笑,“待云锋凯旋,朕必重重有赏!战王府满门忠良,实乃我朝之福!”
“陛下圣明!”百官齐声附和,声音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依次退出金銮殿。
许多与墨骁珩相熟或不熟的官员,都纷纷上前道贺。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陛下如此盛赞,实乃罕有的荣耀啊!”
“王爷治家有方,下官佩服之至!”
“日后若有闲暇,定要登门请教,还请王爷不吝赐教啊!”
墨骁珩面上依旧淡淡的,只是抱拳回礼,并未多言。但他能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热切与敬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比墨骁珩回府的速度更快,早已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自然也传回了战王府。
“陛下……陛下真的在金銮殿上那么说?”虞怀瑾听到管家激动得语无伦次的回报时,正在修剪花枝的手微微一顿,抬眸问道。
“千真万确!王妃!外面都传遍了!陛下亲口说咱们王爷是‘治家典范’!说咱们王府满门忠良,是朝廷之福!”管家脸色涨红,与有荣焉。
虞怀瑾放下银剪,唇角缓缓扬起一抹温柔而释然的弧度。纵然她心性豁达,不慕虚名,但得到帝王如此公开且高度的肯定,尤其是对她经营这个家、教导这些孩子的认可,心中仍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与欣慰。
她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欣欣向荣的景象,思绪仿佛回到了刚嫁入王府的那一天——瘫痪阴郁的丈夫,排斥敌视的继子,骄纵难缠的小姑,拮据困顿的生计……那一手人人避之不及的“烂牌”,如今,终于被她打出了最漂亮的结果,赢得了这“天翻地覆”的局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