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陈美玲怀孕的消息在这个刚刚稳定下来的小家庭里,漾开了一圈又一圈喜悦的涟漪,而这涟漪,迅速扩散到了两位最重要的长辈那里。
赵志强和陈美玲选择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亲自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周正明和刘桂兰。他们没有搞什么特别的仪式,只是在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喝茶休息时,赵志强握着陈美玲的手,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笑容,用一种尽量平静却依旧难掩激动的语气宣布:“妈,外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美玲她,怀孕了。”
话音刚落,客厅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刘桂兰正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抖,茶水差点洒出来。她愣愣地看着儿子,又看看儿媳,仿佛没听清,嘴唇哆嗦了几下,才不敢置信地、小心翼翼地问:“志强……你……你说啥?美玲她……有了?”
“嗯,妈,您要当奶奶了。”陈美玲依偎在赵志强身边,脸上泛着羞涩而幸福的红晕,轻轻点头确认。
“哎哟!我的老天爷!”刘桂兰猛地放下茶杯,也顾不上洒出来的水渍,双手合十,激动得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带着哭腔,“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她站起身,几乎是踉跄着走到陈美玲身边,想碰碰她又不敢,只是用那双布满老茧、微微颤抖的手,虚虚地抚摸着陈美玲还未显怀的肚子,嘴里反复念叨着,“好孩子,好孩子……咱们老赵家,有后了……有后了啊!”喜悦的泪水顺着她饱经风霜的脸颊滚落下来,那是盼了太久太久,终于得偿所愿的激动。
坐在另一侧沙发上的周正明,虽然不像刘桂兰那样情绪外露,但握着茶杯的手也明显收紧了些。他先是怔了一下,随即,那张平日里颇为严肃的脸上,如同春风吹过冰湖,缓缓绽开了一个极其舒展、极其欣慰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深深的沟壑。他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投向依偎在一起的外孙女和孙女婿,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一种“此生足矣”的满足感。他轻轻颔首,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好,好!”
这简短的三个字,蕴含了老人所有的喜悦与祝福。他唯一的血脉,他疼惜的外孙女,不仅找到了可靠的归宿,如今更是要为人母,开启生命的延续,这对他而言,是比任何事业成功都更值得欣慰的大事。
从这天起,两位老人的生活重心,仿佛都围绕着这个尚未出世的小生命,重新找到了寄托和奔头。
周正明开始隔三差五地往这边跑,不再只是单纯地来看看外孙女,每次来都绝不空手。今天提来几盒包装精美的燕窝和阿胶,说是给美玲补气血;明天又让人送来一些稀罕的进口水果和坚果,说是营养要均衡;再过几天,又是几本他精心挑选的、关于孕期保健和胎教的书籍。他虽然话不多,但那份沉甸甸的关怀,却通过这一份份实在的礼物,清晰地传递过来。
“外公,您别老是破费了,家里什么都不缺。”陈美玲每次都觉得不好意思。
周正明却摆摆手,语气不容拒绝:“你现在是两个人,营养必须跟上。这些东西不值什么钱,你安心吃着,把身体养好最重要。”
而刘桂兰,则将她的喜悦和期待,全部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她翻出了家里压箱底的、柔软吸汗的旧棉布,戴上老花镜,坐在阳台的阳光下,开始一针一线地,亲手缝制起小宝宝的衣物。小小的和尚服,柔软的抱被,虽然样式朴素,针脚却细密而结实,倾注了奶奶全部的爱意。
“妈,现在小孩子衣服店里什么都有卖的,您别累着眼睛。”赵志强看着母亲在灯下眯着眼穿针引线,心疼地劝道。
刘桂兰头也不抬,手上动作不停,语气里带着一种固执的坚持:“外面买的哪有自己做的软和、放心?我闲着也是闲着,给我大孙子(孙女)做几件贴身穿的小衣服,心里头高兴,不累。”
她还开始收集各种柔软的棉花和布料,准备絮小褥子、小被子。虽然孩子出生还早,甚至连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但她就是忍不住要提前准备起来,仿佛只有通过这样忙碌的、具象的劳动,才能将她满腔的期盼和喜悦,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
某个晚饭后,一家人照例坐在客厅里闲聊,窗外的夜色温柔,屋内的灯光暖融。不知道是谁先提起了话头,说到了该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
这个话题一下子点燃了所有人的兴致。
赵志强首先表态,他搂着陈美玲的肩膀,眼神温柔而认真:“我希望孩子的名字,既能包含我们对他的美好祝愿,最好……也能有一点和美玲相关的寓意。”他想将他生命中最重要两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陈美玲靠在他怀里,抿嘴轻笑,心里甜丝丝的。
“对对对,名字是顶要紧的大事,得好好取!”刘桂兰连忙附和,她没什么文化,但态度极其郑重,“得取个吉利的,好听的,叫着顺口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