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笔记本合上,站起身来。灯还亮着,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墙上的钟指向六点十三分,走廊尽头的保洁员推着拖把经过,水痕在地面上拉出一道斜线。他拿起包,转身走出门。
楼梯间回响着脚步声。他没有坐电梯,一步一步往下走。脑子里过着刚才那场交锋的每一个细节。验收组的态度不是偶然,问题提得精准,但不致命,像是有人在背后指点。他不能等。
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六点四十分。桌上的材料还没收走,他拉开抽屉,取出三份项目的原始档案袋。陈雪昨天留下的便签纸还在,上面写着财政局审批流程的编号。他拨通她的电话。
“你别去单位了,直接去财政局。”他说,“找李科长,就说我们申请一份加盖公章的资金拨付说明函。理由写‘配合初验整改’。”
陈雪在电话那头应了一声。他知道她刚起床,但没多问。
他又打给刘伟。“你手里的视频素材重新剪一遍。按时间顺序排,每一段加上文字标注,谁签的字,什么时候,地点在哪。十分钟之内发我邮箱。”
电话挂断后,他打开电脑,调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电子版。第十七条的内容他早已记住,但需要确认引用格式是否规范。接着是《基层建设项目归档规范》,翻到第三章第五条——补签文件的有效性认定标准。他在文档里新建一页,开始整理政策依据清单。
七点二十分,陈雪回信。照片附在邮件里,是一张盖着鲜红印章的说明函,内容清晰:两笔资金均已按程序审批并完成拨付,银行回单可作为到账凭证。
林辰打印出来,放进文件夹。八点整,刘伟的视频传到了。他点开看了三十秒,画面稳定,声音清楚,社区主任站在旁边,居民签字时镜头对准了手部动作。合格。
“把U盘准备好。”他在群里发消息,“九点前全部材料装订成册,封面统一用蓝色硬壳。”
他起身走到隔壁会议室,把白板重新擦干净。验收流程图被重新画了一遍,从“材料提交”到“问题反馈”,再到“整改回应”,每个环节标出责任人和时间节点。他在“政策依据”一栏加粗了字体。
上午十点十七分,三人围坐在会议桌前。三份整改报告并列摆放,每份后面都附有原始记录、补充证据和视频索引表。林辰最后检查了一遍附件目录。
“我们现在去政务中心。”他说。
路上风大,陈雪抱着文件夹走在前面。刘伟提着U盘盒,鞋上的泥已经干了,踩在台阶上发出轻微的沙响。三楼会议室门关着,里面没人说话。
林辰让前台登记材料,并递上一张便条:“请验收组重点查看附件第五页,政策对照表已标明各项操作合规依据。如有疑问,愿现场答辩。”
他们没走,在走廊长椅上坐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八点十五分,门开了。灰色西装的男人走出来,手里拿着那份说明函。他看到林辰,顿了一下。
“你们这个说明函,是事后补的吧?”他开口。
“不是补的。”林辰站起来,“是今天早上正式申请并取得的。财政局系统权限有限,我们无法自行调取内部审批流。但银行回单与账户入账时间一致,金额匹配,符合第十七条规定的有效凭证条件。如果您认为必须提供系统截图,请明示具体条款依据。”
对方没说话。
林辰继续说:“我们接受监督,也尊重程序。但如果监督没有标准,程序可以随意解释,那只会耽误项目进度,影响群众利益。”
那人看着他,又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文件。几秒后,他点点头,转身进了会议室。
十二分钟后,门再次打开。这次出来的是另一位成员,手里拿着U盘。
“这个视频……能放一下吗?”
刘伟立刻起身,跟着进了会议室。投影仪启动,画面清晰播放出补签全过程。每一帧都有时间戳,社区公告栏上的日期也拍得很清楚。
“签字日期填的是施工当天,有没有造假嫌疑?”那人问。
“补签不等于造假。”林辰站在门口答道,“只要服务真实发生,双方认可,事后补签合法有效。我们还有同期的施工日志、监理记录和付款凭证可以交叉验证。”
屋里安静了几秒。
“要不,邀请第三方审计介入?”林辰接着说,“费用我们承担。这样既能查清问题,也能避免后续争议。”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的几个人 exchanged glance。组长低头翻了翻手边的材料,然后拿起笔,在意见栏写下几个字。
十点零三分,林辰接过那张纸。扫描件打印出来,上面写着:“材料齐全,程序合规,同意通过。”
他捏着纸边缘,指节微微用力。阳光从走廊窗户照进来,落在纸面右下角的签名处。
他拿出手机,拨通陈雪的号码。
“把通报稿准备好。”他说,“今天下午发内网。”
电话挂断,他把扫描件放进文件夹,靠在窗边站着。楼下车辆渐多,一辆公交缓缓驶过站台。刘伟坐在长椅上,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嘴角动了一下。
陈雪站在不远处,手里抱着材料,目光扫过三楼走廊尽头的另一扇门。窗帘拉着,看不出动静。
林辰没动。他知道这一关过了,但不是因为对方认错,而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再压下去的理由。
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十点十一分。政务中心的大钟敲了一声。
他的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文件夹边沿。
喜欢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和珅:重生之我在现代混官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