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八的镇集,年味已经浓得呛人,沿街摊位的春联、福字堆成了小山,苏青的“苏记服装”摊位前,也挤满了赶在年前买新衣的顾客。她正忙着给一位阿姨改衬衫袖口,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苏青,忙着呢?”
抬头一看,是镇上小学的王校长,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个帆布包,神色里带着几分急切。苏青连忙放下针线,笑着迎上去:“王校长,您怎么来赶集了?是要给孩子买衣服吗?”
“不是,我是来找你的。”王校长拉着苏青走到摊位旁,压低声音说,“学校想给老师们订一批工装,要求简洁大方,方便上课穿。我刚才在集上转了一圈,就觉得你这条纹衬衫不错,想问问你能不能做?”
苏青心里猛地一跳——工装订单?这可是她第一次遇到团体订单,要是能成,不仅能一次性卖出不少衣服,还能借着学校的口碑,吸引更多团体客户。她连忙指着货架上的条纹衬衫说:“王校长,您眼光真好!这衬衫是黑白细条纹的,的确良布料,耐脏还挺括,老师们上课穿正好。您想要多少件?我保证按时做好,质量也绝对没问题。”
王校长点点头,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学校一共15位老师,男老师10位,女老师5位,尺寸我都记下来了。你看能不能按批发价算?学校经费有限,太贵了承担不起。”
苏青接过笔记本,仔细看了看尺寸——男老师的尺寸普遍偏大,女老师的尺寸偏小,还有两位老师肩膀较宽,需要单独调整。她心里盘算着:平时零售衬衫每件10元,批发的话,要是每件还是10元,利润会薄一些,但这是第一笔团体订单,赚不赚次要,关键是打开口碑。而且学校老师穿了她做的衬衫,说不定还会介绍其他客户,长远来看很划算。
“王校长,您放心,批发价我肯定给您最实在的。”苏青笑着说,“这衬衫平时卖10元一件,给学校按批发价,还是10元一件,您别觉得我没让价,其实这价格已经没多少利润了——布料、针线、人工,再加上我还要按每位老师的尺寸单独修改,保证合身。”
王校长一听,连忙说:“10元一件很划算!我之前去县城问过,批发衬衫最少要12元一件,还不负责修改尺寸。苏青,就这么定了,你什么时候能做好?我们想让老师们年前穿上新工装,过年后开学就能统一着装。”
“您给我5天时间,正月初三就能给您送货到学校。”苏青笃定地说,“我现在就给您开个收据,您先付一半定金,剩下的钱等送货时再付,您看行吗?”
王校长爽快地答应:“行,定金我现在就给你。苏青,我相信你的手艺,也相信你的为人,你可别让我失望啊。”他从帆布包里掏出75元钱递给苏青,苏青接过钱,认真地写了一张收据,上面注明了订单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和定金金额,递给王校长。
送走王校长,苏青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连忙拿出账本,在“订单”一栏写下:“镇小学工装15件,单价10元,定金75元,正月初三交货”。旁边卖鞋帽的大婶凑过来说:“苏青,你可真厉害,连学校的订单都能接到!以后说不定还有其他单位找你订衣服呢。”
苏青笑着说:“借您吉言,我这也是第一次接团体订单,得好好做,不能出岔子。”收摊后,她没敢耽误,直接骑车去了县城纺织厂,找到表舅批发布料:“表舅,我要订20米黑白细条纹的确良,明天一早就要用,您能帮我加急吗?”
表舅看着她着急的样子,笑着说:“你这丫头,生意越做越大了!条纹布我这儿有现成的,我现在就让人给你打包,你今天就能带走。”苏青谢过表舅,拉着布料回到家,立刻开始准备裁剪。
她先把王校长给的尺寸整理好,按男款、女款分开,又在每个尺寸旁边标注了需要修改的地方——比如男老师李老师肩膀宽,需要把肩宽加2厘米;女老师张老师腰围小,需要把腰部收1厘米。整理好尺寸,她开始裁剪布料,每裁好一件,就用纸条写上对应的老师姓名和尺寸,避免弄混。
第二天一早,苏青把裁剪好的10件男款衬衫布料送到刘嫂家,叮嘱道:“刘嫂,这是学校的工装订单,时间紧,您尽量快点做,质量一定要保证,针脚要细密,领口和袖口要缝平整。”刘嫂接过布料,笑着说:“你放心,我肯定好好做,不耽误你的订单。”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和刘嫂几乎连轴转——苏青负责做5件女款衬衫,还要时不时去刘嫂家检查进度和质量;刘嫂则每天赶工做男款衬衫,最多一天做了4件,手指都磨出了水泡,却一点都不抱怨。
正月初二晚上,最后一件衬衫终于做好了。苏青把15件衬衫整齐地摆放在桌上,逐一检查——领口平整,袖口缝合紧密,尺寸完全符合要求,每件衬衫的内侧领口处,还都绣上了小小的“苏记”标记。她满意地把衬衫叠好,放进一个干净的布袋子里,准备第二天送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