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刮过窗棂,东屋里却暖融融的。晚饭刚过,八仙桌上就摆满了书本和作业本——晓燕摊开拼音课本,晓雨坐在她身边,手里攥着拼音卡片;晓阳则拿着数学练习册,时不时抬头看看姐姐和妹妹,准备随时帮忙。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在陆家上演,成了冬日里最温馨的日常。
“妹妹,咱们先复习‘a、o、e’,你看这个‘a’,像不像你平时张大嘴巴唱歌的样子?”晓燕拿起一张粉色的拼音卡片,指着上面的字母,耐心地给晓雨讲解。晓雨刚上幼儿园大班,最近正在学拼音,总是把“b”和“d”、“p”和“q”弄混,每天晚上都要让晓燕帮她辅导。
晓雨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卡片上的“a”,跟着晓燕念:“a——”声音又轻又软。晓燕笑着点点头,又拿起“o”的卡片:“这个‘o’,就像你吃的圆圆的苹果,念‘o——’,嘴巴要圆圆的。”她一边说,一边做着口型,晓雨也跟着模仿,小嘴巴撅成一个圆圆的形状,逗得旁边的晓阳忍不住笑出声。
“哥哥不许笑!”晓雨噘着嘴,假装生气地说。晓阳连忙收起笑容,举起手里的数学练习册:“好,哥哥不笑,我来帮姐姐看看这道数学题怎么做。”原来晓燕最近在学两位数乘法,遇到一道“36×25”的题,一时想不出简便算法,正皱着眉头演算。
晓阳凑过去,看了看晓燕的草稿纸,笑着说:“姐姐,这道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算,把36分成30和6,30×25=750,6×25=150,750+150=900,这样算更快。”他一边说,一边在草稿纸上写下演算过程,字迹工整又清晰。
晓燕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算!我之前一直用竖式算,算得又慢又容易出错。”她按照晓阳的方法重新算一遍,果然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晓阳也跟着笑起来:“以后姐姐遇到数学题不会做,就问我,我可是‘奥数小能手’!”
“那我也要当‘拼音小能手’!”晓雨举起手里的拼音卡片,大声说。晓燕摸了摸她的头:“好,咱们一起努力,妹妹当‘拼音小能手’,哥哥当‘奥数小能手’,我当‘作文小能手’。”三兄妹相视一笑,房间里满是欢快的气氛。
这样的互助场景,从几个月前就开始了。一开始,只是晓燕帮晓雨辅导拼音,晓阳偶尔帮晓燕解答数学题。后来,苏青看到孩子们之间的互助很有效果,就提议他们每天晚上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三个孩子的热烈响应,从此,每天晚上的学习时间就成了他们最期待的时刻。
有一次,晓雨因为把“b”和“d”弄混,被幼儿园老师批评了,回家后趴在桌子上哭,说再也不想学拼音了。晓燕看到妹妹难过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她拿来自己的拼音课本,找出一张画着“小伞”的卡片:“妹妹你看,这个‘b’,就像一把小伞,伞柄在左边;这个‘d’,也像一把小伞,不过伞柄在右边,这样就不会弄混了。”
她还和晓阳一起,用硬纸板做了一套拼音卡片,在卡片上画上对应的图案:“p”画成小旗子,“q”画成小气球,“m”画成两座小山,“f”画成小拐棍。晓雨拿着这些有趣的卡片,很快就记住了容易混淆的拼音,再也没有因为拼音出错而被老师批评。
还有一次,晓燕参加学校的数学竞赛,遇到一道很难的“鸡兔同笼”变式题,回家后对着题目发呆,连晚饭都没心思吃。晓阳看到姐姐愁眉苦脸的样子,主动把自己的奥数练习册拿过来,找出类似的题目,耐心地给晓燕讲解:“姐姐,这道题和我之前做的‘鸡兔同笼’题差不多,只不过把鸡和兔换成了三轮车和自行车,咱们可以用假设法算……”
在晓阳的帮助下,晓燕很快就掌握了解题方法,第二天参加竞赛时,顺利地解出了那道题,还获得了竞赛二等奖。领奖那天,晓燕特意把晓阳拉到身边,对着老师说:“老师,我能获奖,多亏了我弟弟,是他帮我讲解了难题。”老师笑着说:“你们兄妹俩真团结,以后要继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兄妹的互助越来越默契。晓燕不仅帮晓雨辅导拼音,还会教她认识简单的汉字,给她讲故事;晓阳不仅帮晓燕解答数学题,还会把自己总结的解题技巧分享给她;有时候,晓雨也会给哥哥姐姐当“小老师”,教他们唱幼儿园学的儿歌,给他们表演刚学会的舞蹈。
有一天晚上,苏青因为出摊累得腰酸背痛,回来后就坐在椅子上休息。晓燕看到妈妈疲惫的样子,主动去厨房倒了一杯热水,递给妈妈:“妈妈,您先喝点水歇歇,我来帮妹妹辅导拼音,让弟弟自己先做奥数题,等会儿我再检查他的作业。”
晓阳也跟着说:“妈妈,您放心吧,我会认真做奥数题,不会让姐姐操心的。妹妹要是有拼音不会读,我也能帮她。”晓雨则跑到苏青身边,伸出小手给她捶背:“妈妈,我给您捶捶背,就像姐姐给您捶背那样,这样您就不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