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渐深,镇东头的新房工地一派热火朝天。地基已经浇筑完毕,钢筋混凝土的基座坚实牢固,工人们正忙着砌墙,红砖一块块整齐堆叠,新房的轮廓在阳光下愈发清晰。苏青刚给工人们送完凉茶,就看到刘嫂拎着一个竹篮,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苏青,可算赶上了!”刘嫂擦了擦额头的薄汗,笑着掀开竹篮盖子,里面是刚烙好的白面饼和一小罐咸菜,“知道工人们干活累,我早起烙了点饼,让大家垫垫肚子,补充补充体力。”
苏青心里一暖,连忙接过竹篮:“刘嫂,你真是太有心了,还特意跑一趟。工人们正说饿呢,你这饼来得太及时了!”
“客气啥!”刘嫂摆了摆手,眼睛扫过忙碌的工地,“你和陆营长盖房是大事,我们邻里之间,理应互相帮忙。我看工人们天天吃工地的大锅饭,也没啥花样,以后我每天中午过来帮着做饭,保证让大家吃得饱、吃得香,干活也更有劲!”
“那怎么好意思麻烦你!”苏青连忙推辞,“你家里也有一堆事要忙,哪能总让你为我们的事操劳。”
“没事没事,我家里的活都安排好了!”刘嫂不由分说地走进临时搭建的灶台边,“你看这灶台都现成的,我买点菜过来,很快就能做好饭。工人们吃得好,才能把房子盖得更结实,你们也能早点住进新房,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苏青看着刘嫂热情的模样,心里感动不已,再也说不出推辞的话:“那真是太谢谢你了,刘嫂。辛苦你了!”
“跟我还客气啥!”刘嫂笑着说,“你赶紧去忙你的,我来准备午饭,今天给大家做鸡蛋炒西红柿、炖土豆,再熬一锅小米粥,简单又管饱!”
苏青点点头,转身去查看建材。刚走到红砖堆旁,就看到张婶正蹲在那里,仔细地整理着散落的砖块,把不同规格的砖块分开放好。看到苏青过来,张婶笑着站起来:“苏青,我看这些建材堆在这儿,没人看管怪不放心的,就过来帮你照看一下。你放心,我保证一根钢筋、一块砖都不会少!”
“张婶,你怎么也来了?”苏青又惊又喜,“这么热的天,你不在家歇着,跑过来帮我看管材料,真是太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张婶笑着说,“我在家也没啥事,过来帮帮忙,还能跟大家聊聊天,多好。你和陆营长平时对我们也很照顾,现在你们盖房,我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她顿了顿,又说道:“这些建材都是花钱买的,可不能马虎。我帮你看着,工人们要用的时候,我帮着递递东西,也能让他们省点劲,提高点效率。而且现在工地上人多手杂,我在这儿看着,也能防止有人顺手牵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苏青看着张婶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张婶,有你帮我看管材料,我就放心多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谢啥呀!邻里之间就该互相帮衬!”张婶笑着说,又蹲下身,继续整理砖块。
这时,王大叔扛着一把木工锯,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王大叔是镇上有名的木匠,手艺精湛,盖房、做家具都很在行。他看到苏青,笑着说:“苏青,我听说你家盖房,过来看看。我懂点木工活,正好能帮着指导指导工人,尤其是门窗安装和屋顶的木工活,可得仔细点,不能出岔子。”
“王大叔,您能来真是太好了!”苏青连忙迎上去,“我们正愁没人懂木工活呢,您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王大叔走到正在搭建屋顶木架的工人身边,仔细查看了一下木架的结构和连接处,皱了皱眉说:“小伙子,这个木梁的连接处没固定好,用钉子太少了,而且角度也有点问题,这样不结实,以后下雨刮风容易松动。”
工人连忙停下来,不好意思地说:“大叔,我们以前盖房都是这么做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盖房可不是小事,一点都不能马虎!”王大叔说道,“你听我的,把这个木梁拆下来,重新调整角度,连接处要用至少四个钉子固定,还要用木楔子楔紧,这样才能保证牢固。”
他一边说,一边亲自示范,教工人如何调整木梁的角度,如何正确固定连接处。工人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重新搭建起木架。
王大叔又查看了门窗的框架,说道:“门窗框架的尺寸要精准,不然以后安装门窗会不顺畅。而且木材要提前烘干,防止以后变形开裂。我这里有一把水平尺,你用它量一下,确保框架是垂直水平的。”
工人按照王大叔的指导,用水平尺测量门窗框架,发现果然有一处有点倾斜,连忙调整过来。
苏青站在一旁,看着王大叔耐心地指导工人,心里充满了感激。有了王大叔的帮忙,她对新房的质量更有信心了。
中午时分,刘嫂已经做好了午饭。鸡蛋炒西红柿色泽鲜亮,炖土豆软糯入味,小米粥熬得黏稠香甜,还有刘嫂自家腌的咸菜,清脆爽口。工人们和帮忙的邻居们围坐在一起,大口吃着饭,纷纷夸赞刘嫂的手艺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