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小作坊里,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将整齐排列的缝纫机、裁剪台映照得暖意融融。苏青站在工作台前,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定制订单,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色。经过三期系统培训,新招募的8名妇女已经熟练掌握了定制服装的各项技能,现在正是优化流程、建立分工体系的最佳时机。
“大家先停一下手里的活,咱们开个短会。”苏青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刘嫂、陈小花和8名工人纷纷放下针线,围了过来。“现在咱们订单越来越多,光靠大家埋头干可不行,得有个清晰的分工,各司其职,才能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苏青拿出一张事先画好的分工流程图,贴在墙上:“我已经把整个定制流程拆分成了设计、测量沟通、辅料采购、裁剪、缝制、质检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她指着流程图,逐一介绍:“首先,我负责设计和最终质检,所有订单的设计图都由我来画,衣服做好后,我会逐一检查,确保质量没问题才能交给顾客;刘嫂经验丰富,性格也热情,负责测量和沟通,对接所有顾客,记录需求、测量尺寸、确认细节,还要跟大家同步订单信息;陈小花年轻机灵,手脚麻利,负责辅料采购,包括面料、蕾丝、珍珠、纽扣这些,保证辅料及时供应,质量过关。”
刘嫂一听自己要负责测量和沟通,立刻点头:“没问题,苏青,我一定把顾客的需求记清楚,尺寸测准确,不让大家走冤枉路。”陈小花也笑着说:“苏姐,你放心,采购的事交给我,我保证选最好的辅料,还不浪费钱。”
苏青接着说:“剩下的8名工人,我分成两组,每组4人。第一组是裁剪组,由李梅带队,李梅有多年裁剪经验,精准度高,负责所有订单的衣片裁剪;第二组是缝制组,由赵秀莲带队,赵秀莲缝制手艺好,细心负责,负责衣片缝制、刺绣、锁边、钉扣这些环节。”
她特意强调:“裁剪是基础,裁剪组一定要保证尺寸精准,不能有丝毫偏差;缝制组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来,针脚要细密,细节要到位。两组之间要互相配合,裁剪好的衣片要做好标记,及时交给缝制组,缝制组遇到问题也要及时跟裁剪组沟通,不能自己随便改动。”
李梅和赵秀莲都郑重地点点头:“苏青,你放心,我们一定带好队,把活做好。”
分工体系确定后,苏青又细化了每个环节的具体职责和流程标准。她给刘嫂准备了一本订单登记册,上面详细列出了顾客姓名、联系方式、订单类型、款式需求、尺寸数据、面料选择、辅料要求、交付日期等项目,“刘嫂,每次对接顾客,都要把这些信息一一记清楚,尤其是尺寸数据,要反复核对,不能出错。沟通完后,把订单登记册交给我,我根据信息画设计图,然后再把设计图和登记册一起交给裁剪组和缝制组。”
她还教刘嫂如何跟顾客同步订单进度:“顾客可能会担心衣服做不好、做不完,你要定期跟她们沟通,比如裁剪完了、开始缝制了、快完工了,都跟顾客说一声,让她们放心。”
对于陈小花的辅料采购工作,苏青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采购前,要根据订单需求列出采购清单,注明面料的材质、颜色、数量,辅料的款式、规格,比如蕾丝要白色、宽度2厘米,纽扣要珍珠材质、直径1厘米。采购时要货比三家,选质量好、价格合理的,还要检查辅料的质量,比如面料有没有瑕疵,蕾丝会不会扎人,纽扣是不是牢固。采购回来后,要做好入库登记,分类摆放,方便大家取用。”
为了让裁剪组和缝制组更好地配合,苏青给每个订单都编了编号,裁剪好的衣片上都缝上了对应的编号和顾客姓名缩写,“这样就能避免衣片混淆,缝制组拿到衣片后,能快速对应到订单,按照设计图进行缝制。”她还在设计图上标注了详细的缝制要求,比如针脚密度、刺绣位置、蕾丝花边的缝制方式,“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来,不能凭感觉做,有不懂的地方及时问我。”
分工体系正式运行的第一天,小作坊里就呈现出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刘嫂早早地来到集市摊位,对接预约好的顾客。“张小姐,你想做一套亲子装,对吧?先跟我说说你的需求,想要什么款式、颜色?”刘嫂热情地问道,一边说一边在订单登记册上记录。“我想要蓝色条纹的,妈妈穿衬衫,孩子穿连衣裙。”张小姐说。刘嫂点点头,拿出软尺:“好,现在我给你和孩子测量尺寸,你站直一点,身体放松。”她熟练地测量着肩宽、胸围、腰围等数据,一边测一边报,让旁边帮忙的学徒记录下来,测量完后,又跟张小姐确认:“肩宽37厘米,胸围88厘米,腰围72厘米,孩子肩宽25厘米,胸围65厘米,衣长45厘米,没错吧?面料选纯棉的,柔软透气,适合孩子穿,辅料用白色纽扣,你看可以吗?”张小姐满意地点点头:“可以,就按你说的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