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乱世,天地秩序颠倒,封神劫起,三界失衡。
比干虽立下功德,却难获天庭垂青。
况且纣王身负神通,岂是凡俗可比?比干苦心谏言,到头来徒劳无功,反倒揭开封神大幕。
纣王听罢比干之言,非但不思悔改,更添几分昏聩。
他端坐龙椅,怒指比干喝道:比干!孤念你是王室宗亲,往日多番容忍。
你却屡次犯上,莫非真以为孤不敢治你?
商朝素重礼法,君臣尊卑有序,比干身为王叔,纣王本该以礼相待。
如今却在朝堂之上公然辱骂长辈,群臣见状,无不叹息:商朝气数尽矣!
换作他人,早已愤然离去。
偏生比干忠心耿耿,仍挺直腰背,凛然道:臣若有半句虚言,愿受天谴!若那后宫三人确是妖孽,大王不妨当场诛之!
大胆!纣王早已看破妲己真身,却另有盘算。
他冷笑反问:你口口声声说爱妃是妖,有何凭证?
比干正色答道:臣怀七窍玲珑心,可辨万物本相。
纣王面露讥讽,与妲己对视一眼。
妲己会意,娇声质问:比干大人空口无凭。
你说我是狐妖,我说你心怀鬼胎,这该如何分辨?先前姜子牙用照妖镜验我,不也照出女儿身?
这番巧言令比干一时语塞。
照妖镜显不出端倪,七窍玲珑心又无法示人,局面顿时僵持不下。
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比干怒目而视。
纣王身旁的妲己闻言轻笑,纤指把玩着鬓边青丝,柔声道:“此事倒也简单。
既然比干大人认定妾身是狐妖,全凭他那颗七窍玲珑心作证,不如...将心剜出来瞧瞧?若真与常人不同,妾身即刻便在这殿上悬梁自尽!”话音渐冷,美目中闪过一丝戾色。
自她们姐妹得宠以来,满朝文武虽有怨言,却无人敢如比干这般放肆,竟请道士来斩她们首级。
此刻见纣王已对比干生厌,她岂会放过这雪恨良机?
比干果然刚直,闻听此言竟真向殿前武士借来佩刀,跪地解衣欲剖心。
凡人痴语本就荒唐,何况出自狡黠狐妖之口?“好!诸公为证!若我掏出七窍玲珑心,这三妖当即自绝!”说罢毫不犹豫举刀刺入胸膛,鲜血喷溅在妲己玉面上,惹得她轻舔朱唇,细品仇敌热血。
“大人这一刀太浅,妾身看不真切呢。
小女子见血就晕,不如将整颗心取出才好分辨。”妲己眸中妖光流转,哪会看不清?不过是要逼他死得更惨些。
比干既存死志,闻言竟再运刀锋,深入脏腑。
群臣见状,偷瞄龙椅上无动于衷的纣王,俱是心寒胆颤——这分明是要比干的命啊!
随着一声怒吼,比干竟将右臂探入胸腔,生生扯出一物。
只见此心玲珑剔透,棱角分明,与寻常血肉之心迥异。诸君请看!此心可证我所言虚实!”
比干掏出自己的七窍玲珑心后,急忙让朝中大臣查验真伪。
众臣心知纣王意在袒护三妖,无人敢直视那颗心,即便看了也不敢直言。
比干只得捧着心,踉跄走上台阶献给纣王,未及上前便摔倒在地,再难起身。
妲己冷笑一声,化作狐相,弯腰夺过玲珑心,端详片刻后竟咬下一块,随后将心掷于地上,讥讽道:“世人皆道七窍玲珑心可辨妖邪,胜过天神。
可皇叔此心仅余六窍,怎算得数?”
她扬言七窍玲珑心应有七色七窍,而比干的心缺了一窍。
众臣这才敢睁眼围观,纷纷附和:“确如娘娘所言,此心少了一窍,算不得真。”
比干怒斥:“分明是你吞了一窍!”
费仲厉声喝道:“比干休得胡言!六窍便是六窍,岂容你污蔑娘娘!”他仗着纣王与妲己的宠信,咄咄逼人。
比干悲愤交加,终于醒悟昏聩的并非纣王,而是自己。
他高呼:“帝辛无道,天亡大商!”随后不顾群臣传看之心,奋力冲出大殿。
费仲见他要逃,当即喝令殿外侍卫拦截。
此时一直静立的申公豹突然抬手拦住费仲,淡淡道:护国公不必费心,贫道自会处理。
费仲闻言沉默,虽被称作护国公,却心知自己在对方眼中不值一提,只得将目光投向帝辛。
见君王默许,他索性退至一旁。
比干踉跄冲出龙德殿,闯入市集。
街边摊贩见这胸口血洞淋漓的,皆骇然色变——常人失心岂能存活?殊不知比干七窍玲珑心异于常人,纵失心亦能行走,正显其不凡。
然凡躯终有极限,若无应对之策,终究难逃一死。
当初姜子牙见他灾星罩顶,特以卜书推演,授他救命之法。
民间有言:欺人先欺己。
若连自己都不信,如何骗得过天?比干需令己身深信无心可活,且须借三人之口成此谎言。
此三人须素不相识,更须涵盖人生三境:象征初生的老者、代表壮年的男子、预示终结的稚童。
比干急寻间,恰见尚未逃散的一老妇、一青年、一孩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