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略微停顿,继续道:“至于隐藏密室,在肃清核心区后,我对该区域进行了二次勘察。注意到东南角墙面材质与周边存在极其细微的声学阻抗差异,结合该类型建筑常用的冗余结构设计模式,推断存在隐蔽空间。通过特定频率的震动测试,确认了空腔共振点,并找到了伪装成标准接口的物理触发机关。”
极限战术?结构弱点?声学阻抗?共振点?
这些解释,听起来严谨、专业,甚至带着技术军官特有的冷静和逻辑,完美地镶嵌在军事行动的合理性框架内。但落在高世青和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耳中,却显得过于……完美,完美得像是一段预先编写好的、用于应对质询的程序代码。徒手撕裂装甲,仅凭敲击找到密室,这些行为背后蕴含的力量和感知能力,早已超出了“高风险战术”和“经验推断”所能解释的范畴。
高世青沉默了,他深邃的目光在凌震脸上停留了超过十秒,那目光仿佛要穿透血肉,直视其下的本质。指挥中心内的空气几乎凝固。
最终,高世青缓缓直起身,打破了沉默。
“你的临场判断和果断行动,为此次任务带来了关键性突破,获取了极具价值的情报和物资。”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但多了一丝只有极熟悉他的人才能听出的凝重,“‘黑鸢’小队立功不小。基地,不会亏待任何有功之臣。”
他没有追问下去。没有质疑那匪夷所思的细节,没有深究那超越常理的表现。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许,也是一种危险的平衡。
“是。感谢指挥官。”凌震再次敬礼,动作没有丝毫变形。他转身,离开了指挥中心,将那片复杂的沉寂留在了身后。
---
技术分析部对那两件“战利品”的初步鉴定结果,很快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基地高层和有限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银灰色合金箱内,是一套完整度极高的“猎户座”定向能武器核心激发组件,以及与之配套的、工艺精湛的超导能量传导系统。技术部的结论是,这套组件的技术水准至少领先基地当前掌握的相关技术十年以上,一旦完成逆向工程和适配,足以让基地的能量武器平台实现跨越式发展。
而那个黑色金属盒,则让技术部的专家们束手无策。任何已知的物理或能量探测手段都无法穿透其外壳,内部结构成谜。唯一能确定的,是其材质蕴含一种极其稳定且未知的能量签名,与情报中提及的“宙斯”科技特征高度吻合。它就像一个坚不可摧的黑匣子,里面可能锁着至关重要的情报,也可能是足以毁灭一切的禁忌。
这两样东西的价值,已经无法用常规功勋来衡量。
基于此,由指挥官高世青亲自批准,后勤部下达了针对“黑鸢”小队的新的资源配给方案。
当新的装备清单下发到“黑鸢”小队驻地时,连一向沉稳的肖扬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感觉手中的数据板沉重得几乎握不住。
清单上包括:全员换装最新一代“影武者”潜行作战服,具备光学迷彩、动态环境模拟及高级生命维持系统;配发四支尚处于测试阶段的“雷雀”电磁突击步枪及专用弹药;获得两套“壁垒-VI”重型动力装甲的优先适配与调试权限;而最引人瞩目,也最引发争议的一条是——一台处于封存状态、即将完成解封和维护的“刑天”级战术机甲,指定配属给“黑鸢”小队队长凌震个人使用!
“刑天”级机甲!那是“夜鹰”基地乃至其背后势力都屈指可数的战略级装备,是移动的堡垒和终极攻坚力量,通常只有在决定战区走向的关键战役中才会被批准出动。其指挥权限极高,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移动指挥中心。现在,竟然被直接配属给了凌震个人!
消息如同病毒般迅速传遍基地的各个角落。
其他几个主力小队的负责人首先炸了锅。
“利刃”小队队长巴顿,绰号“屠夫”,是个脾气火爆、脸上带着狰狞疤痕的壮汉。他直接一脚踹开了后勤部长李成的办公室门,巨大的声响让正在核算物资清单的李成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李成!你他妈给老子解释解释!”巴顿的声音如同炸雷,震得办公室嗡嗡作响,“‘黑鸢’出去溜达一圈,撞了邪运,捡了点破烂回来,就能骑在所有兄弟头上拉屎了?!‘刑天’机甲!老子带着‘利刃’出生入死多少回,报告打了无数份,连个机甲的边都没摸到!他凌震凭什么?!就凭他运气好?还是凭他……”他猛地压低了声音,脸上横肉抽搐,凑近李成,眼中闪烁着凶光,“……凭他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本事’?”
李成皱着眉头,强压下心中的不快,安抚道:“巴顿队长,请你冷静!资源分配是基地高层基于战略价值和任务贡献度的综合评估……”
“评估个屁!”巴顿粗暴地打断,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李成脸上,“谁不知道他凌震这次回来邪门得很!战斗报告语焉不详,谁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别是跟‘宙斯’那群藏头露尾的家伙达成了什么见不得光的协议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